最近,朱婷妹妹朱佳荟被保送至浙江大学一事,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公众质疑,大家的疑点主要集中在朱佳荟“运动健将”身份以及保送资格的合规性与公平性上。

质疑者认为,从朱佳荟既往的比赛成绩来看,她的运动健将是“混上”的,并不符合保送资格,肯定是沾了明星姐姐的光,胜之不武,有违公平。



生于2007年的朱佳荟,比朱婷小13岁,11岁时踏上了排球之路,和姐姐朱婷一样,她排球生涯的起点也是老家的周口体校。不过在后期的发展中,二人大相径庭。朱婷2013年凭借突出的年龄和身高优势,很快从地方队被选拔进入省队,并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启了辉煌的排球职业生涯。

朱佳荟则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2019年,12岁的朱佳荟在朱婷的帮助下进入了以排球特长闻名的北京101中学,在这里,她开启了边学习边在校排球队担任二传手的生涯,并延续至今。值得注意的是,朱婷还是101中学的排球技术指导。

2024年,对于朱佳荟的排球生涯而言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代表家乡河南队出战全国锦标赛。尽管是以替补球员的身份,且表现一般,但她随队取得了全国第9名的成绩。根据相关规则,河南队获得了4个全国运动健将的名额,朱佳荟成功获评,这也成为她被保送的关键砝码。不过,这一结果却引发了诸多争议,很多人认为朱佳荟参赛只是“打酱油”而已,没有实际性的表现。



从年龄与成就的对比来看,朱佳荟目前18岁,而18岁的朱婷已在国内女子排球界崭露头角,19岁更是进入了国家队。相比之下,朱佳荟的天赋和成绩与朱婷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由于她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比赛机会相对较少,与普通职业球员相比也有一定距离,这使得部分人认为她的“运动健将”称号水分很大,根本不符合保送资格。

实际上,浙江大学对于体育生的保送要求,并非选拔职业球员,而是寻找能为学校带来帮助的特长生。朱佳荟虽不是职业球员,但在高校担任排球体育特长生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并且,郎平指导也曾表示,朱佳荟在二传位置上的天赋强于朱婷,而二传接应正是朱婷的弱点。郎指导还特别向河南以及101中学提及,要重点培养朱佳荟,为其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资源,期望能早日为国家队输送优秀苗子。

从规则层面来看,依据《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条件》,获得“运动健将”称号是符合保送的条件之一,朱佳荟于2024年12月获得了这一称号,满足了保送的基本门槛。并且,浙江大学的录取规定中,排球、篮球、足球三大球项目,在满足“运动健将”的情况下,无需比赛成绩,这使得朱佳荟从规则角度具备了被保送的可能性。



河南省体育局球类运动中心工作人员也指出,有可能是主力队员已获得运动健将等级,所以替补队员有机会获得名额,且朱佳荟所有成绩和评选都是正常履行手续,合理合法。

浙江大学在回应质疑时也明确表示,在录取审核时,并不知道朱佳荟是朱婷的妹妹,直到公示阶段收到质疑的声音之后,才知晓这一信息。整个录取过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排球、篮球、足球三大球项目不需要比赛成绩,只需要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就符合保送要求,审核程序完全合规。



朱佳荟被保送至浙江大学这一事件,虽存在诸多争议,但从其自身实力、培养潜力以及规则规定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她的保送是有合理依据的。我们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质疑其保送资格,而应理性看待,给予她更多成长和证明自己的机会。期待朱佳荟在未来的赛场上,用实力回应所有质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