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你还满意吗?老百姓“打分”能打几分?5月20日,《2025年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在覆盖全国35个主要城市、涵盖近20项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受访民众满意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近75%给出积极评价。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的“十佳城市”中,广州居于首位、深圳紧随其后,上海与郑州并列第三。其中,上海与医院、中小学等相关的10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一,尤其是“政府工作效能”维度方面的6个指标均领跑全国。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评价。

2025年3月至4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席教授、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钟杨教授团队与第三方在线合作,对国内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等35城居民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根据当地“七普”人口数据设置样本的年龄和性别配额,保证样本结构与当地人口结构基本一致。同时,通过逻辑甄别与人工审核的双重筛选机制,对异常样本进行处理,最终保留有效样本3500个。


钟杨教授解析。赖鑫琳 摄

“政府工作效能”维度指标基本都超“70分”

总体而言,74.14%的受访者对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给出了8分及以上的评价。从具体议题来看,受访者给出8分以上的评价比例超过70%的议题,包括:“社会治安(75.71%)、“中小学教育”(74.03%)、“城市的数字化服务”(71.03%)、“基础设施建设(70.94%)、“社会保障”(70.17%)。


“基本公共服务”各指标满意度排名。

另外几个议题,受访者给出8分以上的评价比例则略低于70%,包括:“休闲娱乐设施建设”(69.60%)、“环境保护”(69.49%)、“政府的电子政务服务”(68.29%)、“公共交通”(68.09%)、“公立医院服务”(66.83%)。

同时,在“基本公共服务未来预期”方面,93.26%的受访者给出了8分以上的评价。钟杨教授表示,这代表民众对于“人民城市”治理理念的认同,并且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很有信心。


“基本公共服务预期”评价。

分析发现,民众对于“政府工作效能”维度的多项指标也给出较高满意度,且提升明显。具体来看,“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情况”(75.86%)、“公职人员服务态度”(75.71%)、“公共政策对公民意见的吸纳程度”(75.31%)、“公共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74.83%)“公职人员办事效率”(72.09%),其中仅对“政府公开开支情况”的满意度略低,为66.23%。


“市政府信任度”评价(核心问题:您所在城市的政府总是在为老百姓做正确的事)

钟杨认为,“政府工作效能”满意度有一个重要支撑是“政府信任度”, 78.63%的受访者对于所在城市政府信任度给出了正面评价,同样处于较高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十佳城市。

上海“基本公共服务维度”4指标在全国居首

近年来上海在“超大城市治理路径”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精细化治理”“一网通办”“人民城市理念”等多个极具上海特色的城市治理标签,也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


“公立医院服务满意度”十佳城市。

此次调查中,上海数据表现亮眼,“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大维度的4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一,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 “公立医院服务满意度” “中小学教育满意度”。


“中小学教育满意度”十佳城市。

特别是在另一大维度“政府工作效能”中,“公职人员办事效率” “公职人员服务态度” “公共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政府公开开支情况”“公共政策对公民意见的吸纳程度”“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情况”全部6个指标中,上海均排名第一。


“社会保障满意度”十佳城市。

当然,调研也发现目前城市公共服务中亟待补齐的短板。宏观而言,主要存在“两大失衡”问题。一方面是“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性矛盾仍然突出:在头部城市之后,区域间公共服务的居民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成为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并且是需要长期面对的发展困局。就政策建议角度而言,地方政府除了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阶段性、精准性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硬性资源供给与软性人文价值融入”失衡。交大国务学院团队认为,近年国家对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资源供给持续丰富,从空间规划到设施配套,从人员配备到智慧加持,不过“以人民为中心”所强调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融入,正面临数字化治理所带来的挑战,还需在城市温度上“保温加温”。

原标题:《全国35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打分”,上海医院、中小学等10个指标全国第一》

题图说明:“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十佳城市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