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谢小玲 唐晗绮 虢碧莹)5月12日,在汶川地震17周年纪念日当天,武汉经开区第一中学(朱光亚科技中学)迎来首场“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来自区内6所学校的65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聆听谢礼立院士题为《地震的元凶到底是谁?》的科普报告。
作为全国首家以“两弹一星”元勋命名的中学,这里正以一场院士与少年的对话,诠释着“科技强国,教育先行”的深刻内涵。
“什么是烈度?就像此刻讲台上的灯泡,虽然是20瓦,但我感受的亮度肯定比台下的你们更强烈。烈度相当于亮度,震级则像瓦数。”谢礼立院士以生动的比喻拉开了讲座。
讲座中,谢礼立院士从地震基本知识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地球的奥秘。他首先解释地震的成因,强调“地震本身并非灾害”,而是地球能量释放的自然现象;随后剖析地震灾害的“元凶”——建筑物倒塌、次生灾害及应急准备不足等人类因素;接着结合国内外案例,阐述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建筑抗震设计及预警系统减轻灾害影响;最后,他回顾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经验,呼吁青少年关注防灾知识,将科学思维融入生活。
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的时代,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前觉得防震演习只是例行公事,现在才明白这是救命技能。”武汉经开区第三中学七(7)班学生习瀚琳感慨道。江汉大学实验中学七(3)班学生叶苹萱则表示,讲座让她将课堂上的地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原来课本里的板块运动、震源深度,真的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武汉经开区第一中学高一(5)班学生王子懿和黄昊瑞则被谢院士的科学精神打动,“科学家用一生守护万家安宁,我们也要学好本领,未来为国家防灾事业贡献力量”。
“科学家走进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播种。”武汉经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传承。武汉经开区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搭建科教平台,让科学家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我们期待更多孩子从‘听故事的人’成长为‘写故事的人’,用科学之光点亮强国之路。”
活动尾声,学生们手持课本排队请院士签名,三三两两讨论着防震知识。这一刻,科学的种子已悄然萌芽。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中国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