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晚舞台上,赵本山堪称一代喜剧传奇,连续21年为观众带来欢笑。

可2012年后,他却悄然淡出春晚。关于他“消失”的原因,坊间流言不断。而诸多说法中,哈文的上任被认为是重要因素。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哈文的春晚改革

从1996年开始,哈文连续5年担任3.15晚会的导演,凭借着《一个人和一条法规》,拿下了含金量十足的中国新闻奖。

虽然这个节目办得不错,但当时的她在圈内还算不上响当当的人物。



直到她后来策划了《幸运52》和《非常6+1》这些爆款节目,才真正在导演界站稳脚跟。

2005年,哈文开始担任《梦想中国》的制片人,紧接着又接手了《咏乐汇》。



这些节目无一例外都大获成功,让她成为央视炙手可热的"金牌制作人",也因此担起了春晚这个重担。

作为新官上任的总导演,哈文决心把春晚彻底改头换面。



在她看来,春晚不仅是一台普通的联欢晚会,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必须拿出最高水准的节目。

为此,她取消了延续多年的《难忘今宵》压轴曲目,还把零点报时和贺电环节都砍掉了。



对于小品节目,她的要求更是严格。

在她看来,让观众笑几声远远不够,小品必须有深刻的寓意,要让观众看完能有所思考和收获。

这样激进的改革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赵本山退出春晚

而赵本山却觉得老百姓一年到头都在被教育,工作有老板教育,生活有媒体教育。

现在大年三十看春晚还得被教育一下,谁还能高兴的起来。



可哈文的强势让这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

赵本山只能硬着头皮创作,一边应付哈文的要求,一边扛着春晚直播的巨大压力。

这压力有多大?2008年那次最能说明问题。

那年导演组临时找他救场,要他一周之内搞出个奥运主题的小品。



换别人早就吓跑了,可赵本山硬是带着团队连轴转,愣是给整出来了。

结果节目马上要开始了,导演组突然说前面节目时间不够,让赵本山临时加10分钟!



这可是现场直播啊,全国十几亿人看着呢。赵本山紧张得差点把道具都忘在后台了。

虽说最后演完了还得了一等奖,可赵本山却在后台哭得稀里哗啦的。



而资深编剧何庆魁也给这个小品判了个"死刑",说这是赵本山演艺生涯中的"败笔"。赵本山的压力可想而知。

到了2013年,有知情人士爆料,赵本山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剧本去审核,结果哈文连翻都没细翻就给否了。



赵本山好说歹说,表示今年先用这个,明年一定按要求改,可哈文就是不松口。

这下可把赵本山给惹急了,当场就把剧本摔在哈文面前,放了句狠话:"有我没她,有她没我!"说完转身就走。



这一走,可不就真走了嘛!从此春晚舞台上再也看不到赵本山的身影了。

虽说对外都说是身体不好,但圈内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而离开春晚的赵本山转头就去了地方卫视的春晚,那些被哈文毙掉的作品,在别的平台照样演得风生水起。

更有意思的是,赵本山这一走,跟带起了连锁反应似的,其他小品演员也陆续告别了春晚舞台。



这下可把哈文给愁坏了,听说她后来还亲自上门想要请赵本山回来,结果赵本山依旧以身体不适婉拒了。

没办法,哈文只好大改春晚节目结构,语言类节目越来越少,歌舞节目倒是越来越多。



更绝的是,她开始往春晚里塞流量明星演小品,这下可好,观众直呼"看不下去"。

收视率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观众们都说,现在的春晚小品,包饺子都没那么多馅儿,全是说教的空壳子。



眼看着春晚一年不如一年,观众们天天喊着想念赵本山的小品。

终于在2014年,央视顺应观众呼声,请来了赵本山参与小品制作。

这不,沈腾马丽的《扶不扶》就在赵本山的指点下脱颖而出了。



据说赵本山给他们支了不少招,比如沈腾躺地上那段,就是赵本山的建议,这不就成了经典场面嘛!

可惜啊,这样的好作品太少了。现在的春晚小品,要么是流量明星在那儿生搬硬套,要么就是一味说教,把观众都教育跑了。



赵本山黄金时期

回想起1990年,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就凭借着《相亲》中的“老蔼”一角深入人心。

在接下来的21年里,赵本山几乎成了春晚的"常驻嘉宾",每年除夕夜,全国观众都期待着看他的表演。



在赵本山的春晚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他和高秀敏、范伟的黄金组合了。

《卖拐》系列、《送水工》、《卖车》,这些作品不禁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模仿热潮,走到哪都能听到大家学着剧中的台词。

紧接着,赵本山又和宋丹丹这位实力派演员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昨天今天明天》《说事儿》等作品,不仅让观众乐在其中,更是成为了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后来,他还带着徒弟小沈阳、王小利等人登台,为春晚带来了一批新生力量。



可谁知道,2011年的《同桌的你》,竟成了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最后一个节目。

从此这位给全国观众带来无数欢乐的喜剧大师便与春晚舞台彻底告别。



结语

对于春晚的呈现形式还真得好好想想,到底是该一味追求"高大上",还是该让观众乐呵乐呵?春晚这么重要的文化平台,到底该怎么把握传统和创新的平衡?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