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有人晒出他在农村院子里唱戏、种菜、喝啤酒的视频,很多人都以为王全有“消失”了。
但现实是,他没消失,只是低调地活出了另一种状态。
头发白了,劲头却没减。67岁的他,拎着铁锹能爬山,吃夜市能喝半斤,闲来还能自己打一口井。
他说,拍了几十年戏,够了,该过点真正的生活了。
可这个如今穿布鞋种菜、在村头唱曲的老头,当年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家一级演员,还演过《亮剑》里最有骨气的丁伟团长。
一个“丁团长”,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硬汉面孔。可这个男人的故事,远不止一部剧那么简单。
出身农村,靠一张嘴和一口气打拼出来的戏骨
王全有这个名字,听着就特别“土”。不像娱乐圈里那些艺名,一个个起得花里胡哨。
他的名字像是写在村口木板上的:实诚、接地气。
他确实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1957年,河北农村一个普通农家,生下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子。
那时候家里不富裕,但家风好。父母恩爱,兄妹和睦,虽然穿的是补丁衣,日子却过得热热闹闹。
王全有小时候不爱玩泥巴,更不爱打弹弓。他最爱的是看戏。
只要村里有剧团来搭台,他就钻进人群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前排没座就站着,站累了就蹲着。
戏一结束,别人回家吃饭,他还在后台扒拉布景,看人家怎么换妆。
一次他回家晚了,被父亲揪着耳朵骂了一顿。他不吭声,第二天接着跑。
14岁那年,他自己做了个决定:不读书了,考戏校。
邻居们都说他疯了,说穷人家孩子得干活养家。可他不听。
他爸妈一开始也犹豫,但看到他天天唱腔练嗓,最后还是咬咬牙送他去了北京评剧团。
15岁,他成了剧团里最小的学生。
那时候学戏可不轻松。天不亮起床,练嗓子练得声音都哑了,走台步走得腿像灌了铅。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通铺炕。
可他没喊过苦。
他嗓子条件好,台词功底扎实。老师教一句,他能变着声儿说出三种感觉。
别人练十遍,他练三十遍。别人中午休息,他照样在院子里对着墙练戏。
三年后,他就能上台跑角儿了。
一场接一场,演了几年,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后来还在评剧界拿了奖,算是出了点名。
可问题来了。
评剧再红,那也只是戏台上的风光。电视、电影正热闹着呢,观众一个个被荧幕吸引,剧场渐渐冷清下来。
他琢磨着,自己不能守着一方舞台耗一辈子。
于是,他开始转型,往影视圈跑。
一开始没人搭理他。去剧组试镜,不是被嫌“太土”,就是让他去演群演、当替身。
连郑少秋都找他当“文替”——背影镜头的那种。他想了想,挣是挣得多,但这不是他想走的路。
他谢绝了。
后来,他接到了《方世玉2》的角色,在里面演个小反派“玉面阎罗”。
不是主角,但他演得极其认真,表情、语气、动作都扣着人物来。
再后来,就是《水浒传》里的陆谦、《亮剑》里的丁伟。
那个“二营长,意大利炮呢”的年代,他没有大段台词,也不是主角。但他演的丁伟,骨头硬,眼神狠,站在那里就有戏。
那一年,他火了。
全国观众一夜之间记住了这个脸——他不是流量明星,但却是实打实的“老戏骨”。
一段简单婚姻,一份守了一生的感情
王全有的爱情,像他的戏一样,没花哨,没狗血,但真实、温暖。
他和老婆陈玲认识,不是在戏班子,也不是剧组。而是一场普通聚会。
他那天穿着一件褪色的旧夹克,吃饭的时候话不多,但一说起戏来,整个人眼神都亮了。
陈玲就这么被他吸引了。
她不是圈里人,长得不惊艳,但温柔大方。她说,第一次见他,就觉得这个人可靠。
他们谈恋爱的时候没送过名牌包,也没去过高档餐厅。最浪漫的事,就是坐在街边摊吃一碗炸酱面。
他说:“我这人不浪漫,但我可以对你好一辈子。”
她笑了,嫁了。
婚后,陈玲一直在家照顾家庭。他拍戏东奔西跑,她不抱怨;他经常不在家,她也理解。
哪怕两人分隔两地,她还是每天给他写信,告诉他家里买了什么菜,女儿又长高了几厘米。
她爱收集烟灰缸,他有时一不小心用了她收藏的那一个,陈玲就生气。但她生气不过一会儿,两人又笑着和好。
他们吵架从来不隔夜,问题再大,也会坐下来慢慢说。
日子久了,他们像老树一样,根系交缠,谁也离不开谁。
回归田园,不争不抢,活得明白又通透
这几年,王全有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少。不是没人找他拍戏,而是他主动“收手”了。
他说:“累了,也演够了。”
他把生活的重心放回家里,回到河北老家,在村里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不是豪宅,但有院子、有菜地、有阳光和鸟叫。
他每天六点起床,喂鸡种菜,打井取水,像个退休农夫。
穿着老头衫在院里唱段评剧,晒晒太阳,偶尔直播给网友讲讲演戏的故事,说起过去还是滔滔不绝。
他喝三块钱一瓶的啤酒,吃路边摊,和村民把酒言欢,不端架子。
女儿王念,现在是一名主持人,长相清秀,嘴皮子利索,是个有前途的姑娘。
王全有对女儿要求很严,节目播完他一定要点评,“这儿语速太快了”“那儿笑得不自然”,说着说着女儿就笑着躲开了。
他不再忙于名利场,但从不放松对家人的牵挂。
这几年,他的身体状态不错。虽然白了头发,脸上有了皱纹,但眼里还有光,走路虎虎生风。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日子好不好,不是看你挣了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在浮躁的时代,他没炒作、没绯闻,也没一味追热度。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演戏,认认真真过日子。
他的这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却也在平凡中演出了自己的精彩。
从泥土地里长出来的孩子,终究没有辜负一身骨气。如今的他,已不再为争个角色奔波,也不为流量而忧心。
他把人生过成了一场慢悠悠的散戏,一点点地收尾,却依旧响亮。
这样的老戏骨,值得敬一杯酒。
也值得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