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俄乌问题密集展开“电话外交”。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分别通话,还与泽连斯基以及部分欧洲领导人联合通话。

分析人士认为,本轮“电话外交”确定了俄乌“继续谈”的大方向,但在停火、领土等具体问题上并未取得进展。各方立场分歧依旧显著,特朗普在“结束冲突”问题上的困境再次凸显。

美俄取得“成果”

这是美俄元首继今年2月12日和3月18日通话后的第三次连线。发生在俄乌上周举行三年多来首次直接谈判的背景下,被外界寄予期望。

双方通话时长超过两小时。特朗普在通话结束后发帖称,通话“基调和气氛都非常好”。普京则发表声明称,通话“非常有益、有建设性”,内容“非常充实和开放”。

“领导人通话很少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两国元首相互称呼名字,谁都不想先挂断电话。”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当天称。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通报两方面通话“成果”。

其一,俄乌将立即启动旨在结束战争的谈判,但尚不清楚谈判将采取何种形式或何时举行,具体条件将由俄乌协商确定。梵蒂冈已表示有兴趣主办此次谈判。

其二,俄方表示希望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与美开展大规模贸易,他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俄罗斯拥有巨大机会创造大量就业和财富,潜力无限。同样,乌克兰在国家重建过程中也能从贸易中受益匪浅。

此外,特朗普还在当天的白宫记者会上称,他不会增加对俄制裁,因为“有可能取得一些进展”;进一步制裁可能会“适得其反”。

普京在通话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表达了两层意思。

态度上,俄方支持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目前需要做的是找到通向和平的最有效途径。对俄方最重要的是“消除这次危机的起因”。俄乌需要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对和平的意愿,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

行动上,俄美总统商定,俄罗斯将提议并准备与乌方就两国未来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研究起草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将确定一系列主张,如解决危机的原则、可能达成和平协议的时间表,以及在达成相关协议的情况下临时停火等。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俄美关系现状,一致主张继续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并讨论了在押人员交换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美俄领导人再次通话,释放出积极、苛刻和稳定三方面信号。

积极在于,整体通话气氛积极。俄方积极回应了美方关于停火的建议,表示准备与乌克兰签订涉及停火细节的备忘录。这表明俄乌未来实现停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苛刻在于,俄罗斯仍坚持“有条件停火”。起草备忘录意味着俄方希望通过设定条件来推进停火进程,而非乌方提出的无条件停火。这体现出俄方一贯坚持的态度积极、立场强硬,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俄方的谈判主动权。

稳定在于,美俄领导人商讨经贸合作前景,特朗普继续释放出“美俄关系与俄乌冲突没有必然联系”的信号。尽管美欧建制派要求通过追加制裁向俄罗斯施压,但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制裁。本次通话使得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概率降低。

“美俄还商定将在经贸领域成为伙伴,这是本次通话的突出成果,也符合特朗普‘交易型外交’风格。”张弘指出,美俄未来可能探讨能源、矿产及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乌克兰想“拉住”美国

作为俄乌冲突另一个当事方,泽连斯基19日称,特朗普当天跟他通了两次电话,分别是美俄元首通话前的一对一通话,以及美俄元首通话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芬兰领导人的联合通话。

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单独通话后通报,他向美国强调三点诉求:必须实现停火、对俄实施制裁,以及美国“不要在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情况下对与乌克兰相关事宜做出任何决定”。

这与特朗普采取“调解”行动以来,乌克兰对美的“矛盾”心理一脉相承。它一方面对美国有着较强依赖,期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制衡俄罗斯,并在和谈进程中获取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又担心美俄私下达成共识,将乌克兰置于被动境地。

在与特朗普二次通话后,泽连斯基强调,乌方愿与俄方“以任何能产生结果的形式”进行直接谈判,但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妥协。

“总的来说,泽连斯基态度是积极的,立场也是强硬的,在领土问题上不愿做任何让步。这种底气与欧洲和乌克兰立场一致、欧洲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有很大关系。”张弘指出,泽连斯基近来与美方互动频繁,主要是想拉住美国、与美国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美国更多地倾听乌克兰的诉求,协同欧洲向俄罗斯施压。

欧洲未来可能“上桌”

作为乌克兰的近邻,欧洲国家是否参与俄乌冲突谈判备受关注。

19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二次通话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芬兰领导人共同参与。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芬兰等欧洲多国领导人争相与特朗普“通气”,试图说服特朗普同意对俄罗斯追加制裁。但特朗普似乎不为所动。

“目前,俄乌和谈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由此前的美俄主导,逐渐转向俄乌自行推进,但暂未涉及欧洲。”张弘指出,欧洲什么时候能坐上谈判桌,还要看俄乌能否就停火等基本问题达成一致。未来如果涉及乌克兰安全保障、维和监督等环节,最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的可能还是欧洲国家。从这个角度看,不排除未来欧洲将参与到和谈的进程中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张弘认为,欧洲正在重新“武装”自己。英、法等国主导的“志愿联盟”正在促进欧洲自身的安全自主,俄乌和谈某种程度上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助推器。

欧洲军费开支占GDP比例已从冷战后的不到1%增加到2%。这将使其在区域安全中的影响力和行动力大幅上升。在此情形下,欧洲应对乌克兰危机的资源会更丰富,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更多财政和军事支援。届时,俄罗斯要想在战场上取胜,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美国有意“淡出”?

尽管特朗普的“电话外交”紧锣密鼓,但俄乌战场并未消停。

18日,俄乌互指对方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有乌克兰分析人士称,俄军正在加强其在乌东顿涅茨克州部分地区的军事行动,集中力量使用无人机从多侧翼发起进攻。

特朗普在19日通话前期待“这是富有成效的一天,停火能实现”。

但通话结束后,特朗普“口风”略有转变。他说,他相信普京确实想结束冲突;但如果他认为无能为力,他将“退出”谈判。

这是特朗普近来再次流露“淡出”调解之意。美国媒体评论人士称,现实一再向特朗普表明,普京有多么不需要他。

“特朗普之所以有意斡旋冲突,一方面是希望在俄乌冲突这个重大地缘政治危机上发声,显示其存在感和领导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美国争取现实经济利益。”张弘指出,但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的斡旋仅促成俄乌“继续谈”的共识,尚未触及实质进展。特朗普直言,他很沮丧。

在此背景下,张弘注意到,美国的态度近期已开始改变,不再扮演“积极调停者”,而是通过“有限参与”,做外围工作,以促成俄乌直接谈判,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但问题是,俄乌目前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并未耗尽,均无意愿和计划做出妥协。

“‘边打边谈’是现阶段冲突的显著特征。俄乌双方都在悄悄憋足劲搞夏季攻势,要在军事上进行更深度博弈,以打破僵局。不排除俄乌战火在下阶段有所升级的可能性。”张弘指出,这凸显出特朗普高调、高频斡旋所面临的困境。在多极格局的世界里,并非某个或某几个大国就能解决所有事情。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 | 特朗普一天打了三通电话,美俄关系取得进展,俄乌僵局仍在原地?》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安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