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将至,麦浪翻滚,金穗飘香。“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三夏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是全年农业工作的“重头戏”。近期,汝州79.8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田野间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5月19日,在该市王寨乡訾庄村的麦田里,汝州市老广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光林正指挥联合收割机农机手对农户成熟的麦田进行收割。
“王寨乡的麦田大部分属于丘陵地,再加上今年天旱,5月16日就开始陆续收割了。目前已经收割了3天,每亩地的机收费用是30元,秸秆直接粉碎到田间,节省了农户大部分的劳动成本。”王光林介绍说。
“等一个星期以后,平原地带的麦子陆续成熟了就会进入大面积收割期,到时候我们合作社的联合收割机都会回来,而且收割效率也高,一天的收割量能达到100多亩,每亩地的机收费用在60元左右。”王光林说。
当天下午,在该市蟒川镇半扎村的高标准农田间,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在广袤的田野间,不少农户正在地头等候夏粮收割。当机械出粮臂缓缓伸展,金黄的麦粒喷涌而下时,农户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我今年种植了1872亩小麦,目前已经收割了500多亩,地块大而且平整,收割机工作起来效率也高,一天的收割量能达到200多亩。”汝州市林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贯甫介绍说。
“今年天旱,为了等雨期有部分小麦少浇了一茬水,所以部分麦田的产量会低一点,亩产在900斤左右。但是大部分麦田灌溉的及时,长势还是很不错的,看情况一亩地的产量依然能达到1200斤以上。”李贯甫告诉记者,他的1800多亩麦田因为灌溉情况不同,长势也有所区别,目前都正在陆续收割,预计4天以后就能全部收割完毕。
当问及“三夏”期间农机设备是否充足,机收保障是否及时?李贯甫说,从去年开始,在汝州农机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合作社农机手、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都下载了“河南农机云手机APP”。打开该软件,周边登记的农机设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农户可以随时根据平台上提供的信息联系到农机手。
“有了这个软件,农户和农机手实现了双向奔赴,农户不用再为找不到农机发愁,农机手也节省了农机闲置、等待的时间,农机作业量也大大提升。”据李贯甫介绍,他的合作社入册农机设备有30多台,全部注册录入了“河南农机云手机APP”平台。
随着“三夏”生产的逐渐忙碌,为确保汝州农业生产的高效进行,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汝州市农机中心还设立了“三夏”跨区机收服务站,为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全力护航“三夏”生产。
在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位于汝南大道与工业大道交叉口)记者看到,在营业厅的显眼位置设置了“三夏”跨区机收服务站,服务台上摆放有遮阳草帽、水杯、毛巾、爱心大礼包以及血压计、血糖仪等物品。
“在汝州市农机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服务站配套的这些物品都是免费为农机手提供的。爱心大礼包里装有风油精、花露水、洗衣粉、手套、矿泉水等物品。同时,我们服务站还设置了深夜食堂、洗浴室、洗衣间等功能室,也是免费为农机手开放。”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站长张进杰说。
据了解,连日来,为保障“三夏”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汝州市农机中心还组织多个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慰问一线机手。为机手发放清凉物品以及安全作业宣传册和“河南农机云手机APP”宣传单,把真情服务送到一线,为“三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据汝州市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赵涛介绍,目前汝州范围内正在收割的麦田以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主,全市进入大面积收割期要到5月27日以后。
“今年‘三夏’期间,汝州市投入联合收割机设备895台,再加上大面积收割期外地跨区作业的农机设备,届时服务‘三夏’小麦收割的农机设备将能达到1000多台,机械化率在99%以上,10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三夏’收割任务。”赵涛说。
据了解,为确保我市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种顺利,汝州市农机部门把三夏生产作为当前核心任务,坚持“抢农时、提效率、保质量、促安全”原则,统筹农机资源、强化服务保障,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0.0895万台万台、大中型拖拉机0.2万台、播种机0.8万台),力争两周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小麦机收任务。(宋乐义 韩晓 黄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