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新闻 在垣曲县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藏蓝制服的身影:他会在早市上掂量商贩的公平秤,会在餐馆后厨查看油烟净化器,会蹲在老人身边讲解防骗知识。



10年间,他从青涩的市监“新兵”成长为百姓口中的“普所长”,用脚步丈量辖区6850户市场主体的冷暖,用汗水浇灌出消费维权“投诉办结率100%”的金字招牌。

这个扎根基层的市场监管人,正用最朴素的坚守诠释着“市监蓝”与人民共情,与市场共生的民生温度。他就是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市场监管局郊区所所长普小东。

市井课堂:把法律条文炖成家常菜

“普法不是照本宣科,得让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在条山街的百年槐树下,普小东举着扩音器的身影已成独特风景。他独创“三锅普法法”:把生硬法条“焯水”成垣曲方言土话,将典型案例“爆炒”成身边故事,让维权技巧“慢炖”成生活智慧。

2024年春节前的年货大集,他带着团队支起“法治灶台”。面对大妈们对“七天无理由退货”的疑虑,他现场演绎情景剧:扮演退货顾客与商贩“斗智斗勇”,用垣曲土话唱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惹得满场喝彩。当天促成32家商户签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书”,中心广场商场更成为全县首个“放心消费示范街区”。

在城郊结合部的养殖场,他举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化身“养殖顾问”。“老张,你这饲料添加剂超标0.3%,就像给人喂饭掺了石子——短期看不出,长期要伤身啊!”接地气的比喻让养殖户们频频点头。三个月后回访,该片区农残检测合格率大幅提升,“普法+帮扶”的模式被作为典型推广。

他带头宣传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创新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在辖区内商场和超市建设消费维权服务站8个,推行线下商铺七天无理由承诺行动,以过硬的监管措施不断优化消费市场软环境,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更放心、维权更省心。

10年间,他累计组织“市井课堂”300余场,编写《维权三字经》在小学生中传唱,开创“移动调解车”把法律送到田间地头。如今走在郊区市场监管所辖区,连卖菜大娘都能说出“三包规定”,修车行师傅会主动开具服务凭证——这些悄然生长的法治嫩芽,正是普小东深耕的沃土。

砝码人生:在情与法之间找平衡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消费维权是大事。2024年,郊区市场监管所辖区内共有市场主体6850户,其中企业2122户,个体4015户,合作社713户,与之相对应的是仅有8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

面对市场主体数量众多、监管人员配置短缺等现实困难,普小东坚持身体力行、事必躬亲,以“时时放不下心”的紧迫感和“事事放不下心”的责任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8小时之外,总是能够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处、处诉必复,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解惑释疑法律法规条文,辅助以柔性劝导方式,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急群众之忧,解群众之难,将纠纷矛盾消弭于无形之中。

2024年7月酷暑中的一个周末,休息在家的普小东接到群众的投诉电话,反映辖区内一家餐馆存在油烟污染问题,导致整栋居民楼内串味严重,引起广大业主强烈不满。接到举报后,他第一时间赶赴涉事餐馆,现场查看餐厨油烟排放装置及运行情况。当30多名业主围堵餐馆时,普小东顶着40℃高温爬上油烟管道。“您闻闻,这味道像不像炒辣椒没开抽油烟机?”他让餐馆老板深吸一口气,“将心比心,要是您家孩子天天被呛得咳嗽……”转身又劝居民:“咱们给老板点时间整改,我担保装最新净化器!”他及时帮助指导商户予以纠正,同时调解安抚双方人员情绪,成功化解了一次群体性矛盾纠纷,受到了在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4年10月份,普小东带领同事在一次市场巡查中发现,有外地人员集中售卖老年人平板学习机的情况,在核实了产品相关资质和销售价格后,他敏锐地察觉其中存在虚假宣传问题,遂主动联系已购买产品的老年人,在客观、全面陈述产品的实际功效后,购买者纷纷要求退款,他监督销售方予以全额退款,并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

他总结出“五心秘籍”:倾听要耐心、调查要细心、说理要公心、调解要诚心、回访要暖心,10年间他累计调解消费纠纷2300余起。

铁面柔情:监管者的双重奏

“执法不是冷冰冰的罚单,而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普小东的执法包里永远装着三样法宝:放大镜、执法证、整改建议书。他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先普法后检查、先指导后整改、先服务后处罚。

2024年,郊区市场监管所共受理投诉举报506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立案查处12起,罚没款6.88万元。消费维权工作成效显著,切实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2024年查处虚假宣传化妆品案时,他发现店主竟是下岗再创业的单亲妈妈。“李姐,您这‘三天祛斑’的广告,就像说三天能种出参天大树。”他边说边帮忙设计合规广告语,联系正规进货渠道。三个月后,这家“问题店铺”变身“诚信示范店”,月营业额翻了两番。

面对职业打假人的“钓鱼索赔”,他却显出铁腕本色。有次调解中,职业索赔人拍桌威胁:“不赔五万就曝光!”普小东淡定出示全程录音:“您在三个月内发起15次索赔,每次都是‘吃出钢丝’。需要我联系钢铁厂鉴定下这是什么型号吗?”一席话说得对方落荒而逃。事后他建立“恶意索赔黑名单”,为小微企业筑起防护墙。

10年执法路,他创新“监管体检”模式:给商户做“信用心电图”,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风险;协助商场开发小程序,商户扫码即可获取定制化合规指南。这些带着温度的改革,让辖区违法案件数下降,“服务型执法”经验在全县推广。

一路走来,普小东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市监事业。褪色的制服见证过凌晨三点的食品安全突击检查,磨破的鞋底丈量过每寸街巷的消费安全。他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沿,将公平公正体现在第一线,成为了广大经营主体认知的“老面孔”,成为了来访群众熟知的“贴心人”。

办公桌上那盆倔强生长的仙人掌,恰似普小东扎根基层的姿态——无需沃土,照样绽放。如今,走在焕然一新的中心广场商业街,听着商户们亲切的“普哥”称呼,看着消费者安心扫码的“放心消费码”,这个山西汉子露出憨厚笑容:“市监人的幸福,就是看到百姓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或许,正是千万个如普小东般的基层“市监人”,用他们的“笨功夫”与“巧心思”,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守护着最温暖的民生港湾。(秦海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