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在近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特朗普一顿吹嘘称,这些国家曾被中国极力拉拢,打算靠拢中国,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他“确信”自己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 有美国学者指出,除投资和人工智能、安全等问题的合作外,特朗普也希望看到海湾国家降低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特朗普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中国。当被问及是否希望访问中国时,特朗普回答:“我当然愿意。”他补充道,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资料图)

关于特朗普想要访问中国这件事,其实在他上台的时候就开始鼓吹了,甚至放出了一百天内可能访问中国的豪言。只不过,特朗普上台已经超过了一百天,他不仅没能实现访问中国的目标,中美关系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特朗普虽然一边吵着想要访问中国;但另一方面却根本没有想从平等的地位出发跟中国进行对话,只想着占中国的便宜。

而这时,特朗普则高调喊话:“过去四年中东被拜登政府冷落,中国趁虚而入,美国的机会被抢走了。但现在,这种情况将结束。” 这句宣言,既是对拜登的一记响亮耳光,也是一种美式外交的自我标榜。但现实是否真如他所说? 不仅是沙特、伊朗、阿联酋,中国都是这些国家的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基础设施、能源、5G、港口建设等领域,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同时,中国在2023年成功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历史性和解,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中东的政治影响力。

并且,近期特朗普完满完成了第二任期内首次外访,也从他精挑细选的“首访目标”: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手中,拿到了最想要的“答案”——累计超1万亿美元的投资合同。白宫在声明中称,仅阿联酋一国就与美国敲定了价值2000亿美元的协议。不仅如此,新交易还强化了美阿两国的投资和贸易关系,为美国在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半导体、能源等领域的繁荣提供了助力。



特朗普(资料图)

有分析认为,美国确实在中东通过大订单重建了影响力,但要让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合作,恐怕没那么简单。毕竟,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都已经是中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重要合作方。短期内,经济利益可以调整优先顺序,但很难彻底“脱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芯片方面,中东国家希望的是“多元合作”,而不是“选边站队”。

此次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合作,能源发展,军工采购和高科技产业等四个领域,我们仔细观看,就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此行真正的目的并不只是延续以往的外交风格,简单和中东各国达成一份安全承诺。 而是想要借助此次访问,把中东各国的资金和美国的技术进行深度绑定,以此来提振美国经济,同时也试图借助中东国家想要转型的诉求,对其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现实支撑。

与此同时,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数次表达出愿与中国建立高层级联系,包括电话与直接会面,而这种表态在4月初打响关税战之后,更为频繁。当时,美国悍然对全球各国发动关税战,而中国作为最先反制的国家,也吸引了特朗普政府的全部火力,紧接着美国股、债、汇数次三杀,金融市场的动荡让特朗普不得不与中国进行合作,但谈判窗口却并不好找。中美日内瓦谈判能取得“突破性共识”,既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事情,也是中方给了一个台阶下,为双方甚至是世界各经济体争取到90天时间。

最后,特朗普本次中东之行,声势浩大,议题众多,在国际舆论层面赚足了眼球,但是落到实处确是收效甚微,成果寥寥。回避了很多的重点议题,尤其是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这些都是中东国家迫切关注的内容,但是美国予以回避。所以在未来,如果说相关的热点问题解决不了,那必然会使得整个地区形势会进一步紧张升级,也会影响到美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以及后续协议的执行。



卡塔尔准备送给特朗普的飞机(资料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