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邻里间发生矛盾纠纷怎么办?在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中,两家人不妨围坐在一起,找个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人来评评理、断断事。

在合阳县,就有一项特色治理实践——“乡村说事日”,以“说、事、解”为核心逻辑,将这份邻里协商的智慧,化作“有事好商量”的治理实践,为乡村振兴融法治、德治、自治之力。



“说”打开话匣子 倾诉乡村百态

“乡村说事”之“说”,是村民敞心扉、露真章的窗口,也是矛盾浮出水面的契机。村民可直言生活中的烦忧、纠纷和愿景,让深埋心底的难题,于阳光下坦诚相见。



“说”是信任的深情托付。村民走进议事室,把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心里的委屈细细道来,背后是对乡村治理的满满信任。合阳县坊镇村民老王至今记得那场宅基地界址之争:“当时和老李家为了那点地方争得脸红脖子粗,差点断了往来。幸亏有说事日,大家坐下来把话讲开,心结才慢慢解开。”“乡村说事日”创新构建“固定说事日+日常巡访”双轨机制,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闭环。村民心里清楚,有事到这里说,说了就有人管——这份信任,正是化解矛盾的基石。

“说”是洞察问题的敏锐透镜。村里矛盾看似简单,背后常藏复杂缘由。村民围坐在“说事室”唠家常,把家长里短、烦心事儿、心头盼头,如竹筒倒豆子般畅快道出。合阳县搭建县镇村三级说事平台,像一张细密的网,及时兜住群众的急难愁盼,将矛盾化在萌芽、解在基层。比如,合阳县甘井镇护难村村民在说事室提及管道老化问题,县镇村三级平台迅速联动,72小时内便有回应,修缮工程紧跟着启动。这“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的高效机制,让说事平台成了社情民意的“收纳箱”、矛盾化解的“传送带”。

“说”是希望的温暖传递。村民每一次诉说,都藏着对好日子的期盼。比如,合阳县和家庄镇“和为贵”说事室,以“人相叫、茶互敬、手相握、饭互请、树合种”的“和合流程”讲事,让协商充满烟火气。村民与丹晟牧业的承包地费用纠纷,就在几杯茶、几番话中化开,从争执到握手言和。说事室成了联结党心民心的桥梁,围桌而坐、平等协商间,群众难题有了回应,发展共识得以凝聚。这里既是解矛盾的“协商场”,也是聚人心的“同心圆”。

“事”聚焦矛盾热点 直击乡村难题

“乡村说事”中的“事”,贯穿乡村生活肌理:小至邻里间的柴米纠纷、家庭内的细碎矛盾,大到土地权属争议、公共事务决策,均是乡村治理需直面的课题。



“说事”是乡村智慧的集萃场。乡村人情社会里,人际网络盘根错节,矛盾纠纷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乡村说事日”以贴地而行的方式,用乡规民约的“土办法”解乡村治理的“方程式”,让治理智慧在田间地头自然生长。宗族矛盾僵持时,它像破冰船,以乡贤说理、村民共议的合力消融坚冰,让双方坐回谈判桌;利益分配纷争时,它如公平秤,以公开协商、法理交融的尺度丈量得失,让各方心服口服。

“说事”是乡村振兴的铺路石。“家和万事兴”的朴素哲理在乡村治理中同样鲜明——一个矛盾少、心气齐的乡村,干群方能拧成一股绳,共谋发展路。从产业风生水起、村容日新月异,到乡村旅游迎客、特色经济勃兴,“乡村说事日”以解纷化结之效,为乡村发展清障破阻,让乡村在振兴路上蹄疾步稳,成为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说事”是乡村治理的晴雨表。土地流转纠纷、产业合作争议等问题,如潜在风险影响乡村经济行稳致远;邻里摩擦、家族矛盾等细节,似微澜波动牵动乡村和谐肌理。这些矛盾的显现,恰似镜面映照出乡村在制度设计、服务效能等维度的待完善之处。比如,合阳县金峪镇创新“说事三字诀”,坚守“五民”原则,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为基层治理提供靶向参照。

“解”化解矛盾结构 重塑乡村和谐

“乡村说事”的“解”,是用多元钥匙打开矛盾死结的“开锁术”,是重塑乡村和谐脉络的“绣花针”,更是丈量治理模式成色的“试金石”。



“解”的功夫,下在贴地而行的服务里。“乡村说事”不讲官话套话,不摆主席台架子,而是把治理场景换成热乎的“唠家常”、温馨的“茶话会”——茶杯一端、板凳一坐,矛盾就在家长里短中摊开,办法就在你来我往中生成。这种协商,像量体裁衣般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更似一座“连心桥”,让干部群众面对面掏心窝,把“为民服务”的初心,化成解难题的实招,织就乡村和谐的细密经纬。

“解”的效能,聚在人气蒸腾的共治中。“乡村说事”以“网格+协商”模式,打破传统治理壁垒,通过“说事专员”牵线搭桥,将党员、“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村民等多元主体联动起来,在田间地头搭建“流动协商平台”。这种“众人的事情众人议”的治理逻辑,像纽带一样串联出群众参与感,让基层治理在人气汇聚中提升效能——党员带头参与、乡贤协助调解、村民主动议事,形成共治合力,推动治理效能逐步提升,让乡村焕发协同发展的活力。

“解”的范式,浸在扎根泥土的实践里。从合阳“乡村说事日”到各地“院落议事”,这种“从基层实践中提炼方法、在群众参与中完善机制”的路径,始终紧扣聚民心、解民忧的治理内核,让群众深度参与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把“治理为人民、治理靠人民、成果惠人民”的理念,化作田间地头的协商场景、村口树下的议事声音。当一个个“合阳样本”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基层治理的“方法论”便有了最鲜活的源头活水,为乡村善治标注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底色。

从“话匣子”听民意,在“协商场”聚共识,“乡村说事日”以泥土智慧消融矛盾、凝聚合力,让治理充满烟火气。类似这样的一个个“微创新”,正悄然绘就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王冬梅 李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