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中东之旅证明,叙利亚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被截为两段。为了换取美国解除经济制裁,伊朗准备下血本,考虑永久放弃核武器。



5月1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核心顾问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抛出了伊朗核谈判的“终极条件”。

沙姆哈尼称,伊朗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销毁所有高浓缩铀库存,将铀浓缩限制在民用级别,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全程监督,以换取美国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

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伊朗近年来的最大让步。沙姆哈尼强调,若条件满足,伊朗将“立即签署协议”,并称这是哈梅内伊核心圈层“最明确的公开声明”。

可以说,伊朗的这一表态,让各方都相当震惊。根据外媒披露,目前,伊朗已积累丰度达60%的浓缩铀,接近90%的武器级门槛。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伊朗的库存足以制造至少6枚核弹。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沙姆哈尼发声几小时前,特朗普在沙特投资论坛上,对伊朗发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信号。

特朗普一方面抛出“橄榄枝”称愿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威胁若伊朗拒绝,将“令其石油出口归零,重演破产危机”。



美国的谈判条件更为苛刻,要求伊朗彻底拆除纳坦兹、福尔道等关键核设施,并永久终止铀浓缩项目。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虽表示“铀浓缩权不容妥协”,但也暗示可能在规模或持续时间上调整以建立互信。

正当人们认为,伊朗准备低头妥协时,一则颇为有趣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沙姆哈尼正试图离间美国和以色列,他在采访中直言,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通过华盛顿的游说渠道破坏谈判,主张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

伊朗方面认为,若美国摆脱内塔尼亚胡影响,协议签署将水到渠成。当前,美以关系已现裂痕。两名美国官员及中东外交官透露,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应对伊朗的战略上分歧加剧,特朗普倾向外交解决,而内塔尼亚胡坚持武力威慑。

这一矛盾在特朗普的中东行程中暴露无遗,特朗普选择绕过以色列访问沙特和卡塔尔,重点推进与海湾国家的能源合作,甚至讨论如何缓解加沙人道危机,被以色列视为“冷落盟友”。

尽管特朗普本人否认这一切,但他的行程轨迹不会骗人。在美以本身存在隔阂的情况下,伊朗巧妙利用美以矛盾,将协议达成与否与“美国是否摆脱以色列影响”挂钩,既能分化西方阵营,又为能为谈判争取一定的筹码。



对于伊朗而言,解除制裁意味着每年释放至少500亿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缓解伊朗的经济困境。不过,伊朗正试图让美国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间“二选一”,这使得特朗普政府答应伊朗条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总的来看,美伊不太可能打破持续40多年的敌对关系,就算特朗普对伊朗松口,美国后续的总统,也大概率会让美伊关系重回谷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