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映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5月18日,全国助残日当天,电子导盲犬、外骨骼机器人、手语翻译设备、脑机接口等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北京汇爱大厦。
据记者了解,这是由北京市残联主办、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承办的北京市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科技助翼·自强筑梦”——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
本次活动以“科技助翼·自强筑梦”为主题。中国残联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北京市残联主要领导,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协、海淀区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参展企业代表,中国残疾人专门协会和北京市残疾人专门协会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和北京市自强模范代表等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盲协副主席何川、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分享了科技助残成果应用感受,科技企业代表交流了科技助力残疾人美好生活的案例,4家科技企业向6名“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颁发证书,所有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集中展示了“畅行、畅视、畅听、畅心、畅想”五个分区的来自清华大学、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和院校的60余种前沿助残科技产品,包括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电子导盲犬、盲用大幅面触觉显示器,帮助听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同声传译字幕眼镜、手语交互设备,帮助肢体障碍人士出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动脑控仪,帮助心智障碍者康复的AI社交机器人系统,以及极具前沿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治疗眼病的基因药物等,响应了全障别残疾人对高新科技助残产品的需求。
北京市残联主要领导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旨在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应用、反馈、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与残疾人需求“零距离”,助力相关产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双向赋能。
何川在分享科技助残成果应用感受时表示,“AI技术势不可挡,这无疑将给更多残疾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残疾人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和‘飞毛腿’,让每个残疾人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对于夏伯渝而言,科技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出行的便利,他靠假肢成功登顶了珠峰,完成自己的梦想。
“最初我使用的假肢比较简陋,不可能让我去登珠峰,那时的假肢底下是1块木头板旁边两根铁条上面1块皮子,不像现在的钛合金、硅胶套、碳纤脚,是科技的不断发展助力我最终圆梦,让我在69岁第五次攀登中成功登顶珠峰。”夏伯渝表示,希望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支持下,完成自己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和探险南北极的计划。
部分高科技产品已纳入补贴范围
科技助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参加活动的助残科技企业、单位表示,感谢北京市残联为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搭建供需沟通的交流平台,今后将继续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各级残联的带领下,持续在科技助残领域深耕与前行,让科技有温度。面向残疾人朋友需求,把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难题纳入研发布局,用高水平科技成果造福广大残疾人,推动助残事业向更加普惠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每一位残疾人朋友都能在科技的赋能下,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活动现场,四家科技企业分别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心智障碍等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体验官及家属颁发了“科技助残产品体验官”证书。未来,这些体验官将亲身参与科技助残产品的测试等工作,为后续产品优化升级提供宝贵意见。
中国残联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领导、北京市残联主要领导、夏伯渝、科学家代表焦阳伴随着倒计时的节奏,共同摁下手印启动“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在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现场,肢体残疾体验官李女士正在体验脑机AI轮椅,该产品运用多模态脑机AI技术,能精准识别大脑控制意图,实现轮椅多向运动控制。
“我坐上这辆轮椅之后,仅需通过眼部运动,目光聚焦,无需肢体动作,就能实现轮椅的前进、后退、转向等操作。它反应灵敏,充满了科技感,方便上肢有障碍的肢体障碍者和渐冻症患者等人群。”李女士表示。
视障人士王先生体验了在小蒜电子导盲犬的引领下过马路。他说,“这款电子导盲犬领着我过马路时,通过语音提示和震动反馈,帮我顺利避开行人、找准方向。让我感受到科技对视障人士的关怀。”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中国残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市残联立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重塑助残生态。北京市残联于2022年初在示范中心汇爱大厦建成高科技助残展示厅;2024年3月举办首届汇爱科技展、5月承办中国残联全国助残日科技展;今年3月,市残联高质量承办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首个科技助残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残联主办,吸引了一批中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企业领军人物深度对话,为推进科技助残搭建了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同时,北京市残联加快促进高科技辅助器具产品应用推广,出台覆盖全障别、全生命周期残疾人辅具补贴政策,搭建“互联网+”辅具综合服务平台,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帮助47万残疾人足不出户申请辅具122万件,受邀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作交流。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