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瑞士的会谈,让外界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如今,印度突然对美“出手”,能迫使特朗普后退吗?

1.印度提议:对美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中美瑞士会谈后达成共识——暂时放下关税大棒,相互削减部分关税。这样的举动无疑让全球其他经济体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与美国展开有效谈判的希望。

随后,印度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进入了国际贸易舞台的中央。



据印媒报道,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议对一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原因是美国用“保障措施”的幌子,对印度钢铝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给印度经济造成了损失。印度试图通过贸易反制措施,在经济上找回一些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印度首次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进行反制。印度或许是在借此举,向美国争取一个公平公正的贸易谈判机会。

2.印度突然的举动,或有两大原因

印度突然的“反制行动”,或许与两大原因有关。

首先,中美的谈判结果,给各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国也想通过类似途径争取到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印度显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不妨说,印度是趁着中美握手言和的东风,借势而起。

其次,印美之间的种种不和谐因素,促使印度采取较为强硬的贸易政策。以印巴冲突为例,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让印度颇为不满,加剧了双方的外交裂痕。而在国际贸易领域,尤其是钢铝关税之争中,印度一直感觉被美国压制。因此,这次的贸易反制也是印度对美国长期以来政策积怨的一次集中爆发。



而印度此时的决策也透露出其对未来形势的某种判断:希望通过反制抵消经济上的一些损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印美关税谈判中抢得更多筹码。尽管印度的经济体量不如中国庞大,但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却日渐提升。这样的大背景下,印度当然要在竞逐中谋求话语权,这一次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吗?

3.美盟友频频出手,掀起反美浪潮

中国在此次贸易博弈中的表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在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关税压力时,中国没有一味退让,而是采取了果断而精准的应对措施,最终令美国不得不停下来与之磋商。

这种姿态,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还在无形中树立了一种勇于反击、不畏强权的国际形象。由此,许多国家意识到,与其被动地接受美国施加的不平等协议,不如主动出击,通过博弈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以欧盟为例,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其与美国的经贸往来密切。然而,美国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让欧盟愈发不安。这种背景下,欧盟计划对美国高达千亿美元的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这对于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美国无法处理欧盟与印度的反击,或许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届时特朗普担心的事情将变成现实。

4.印度反制措施,或许达不到预想的结果

印度宣称要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但必须承认,这一举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比较快的经济体之一,其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迅速发展的制造业。然而,与中国强大的全产业链相比,印度的工业基础并没有那么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对美国商品进行报复性反制,所要面临的市场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对整体经济增长形成掣肘。另一方面,可能迫使部分企业寻找替代品,从而对供应链产生长期影响



2019年印度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最终不得不因国内市场的难以承受而收手,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揭示了印度此次反制的结果。

当下,全球经济正逐渐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印度想要达成与中国反制同样的效果,恐怕还需谨慎行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