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却也难逃岁月与疾病的侵蚀。当牙齿因病损或外伤仅余残根留存于口腔时,“该留还是该拔” 成了许多人纠结的问题。
一、什么是残根牙?
残根牙是指牙冠大部分缺失,仅剩余牙根残留在牙槽骨内的牙齿。它们可能因龋齿长期未治、牙折、重度磨耗等原因形成,外观上多表现为牙龈内露出的褐色或黑色牙根断端,有时伴随牙龈红肿或反复肿痛。
残根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 —— 健康的牙根能通过牙周膜与牙槽骨保持连接,传递咀嚼压力刺激骨骼,是维持口腔颌面部结构稳定的重要一环。但当残根成为健康隐患时,保留反而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二、哪些残根值得保留?
1.牙根长度充足,牙周组织健康
若残根长度超过 10 毫米,且周围牙龈无红肿、X 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 1/3,这类残根可通过根管治疗 + 桩核冠修复,恢复牙齿功能。尤其对于门牙残根,保留后通过美容修复能显著提升美观度,避免拔牙后牙槽骨吸收导致的面部塌陷。
2.作为义齿基牙的特殊价值
对于多颗牙齿缺失的老年人,保留健康残根可作为覆盖义齿的基牙。牙根的存在能减缓牙槽骨吸收,增强义齿固位力,避免全口义齿因牙槽骨萎缩频繁脱落的困扰。研究显示,保留 2-3 个健康牙根可使义齿稳定性提升 40% 以上。
3.短期过渡保留的特殊情况
青少年恒牙尚未完全萌出时,若乳牙残根无感染且能维持牙槽骨空间,可暂时保留至恒牙萌出;肿瘤放疗患者若需拔除牙齿,建议在放疗前 3 周完成,避免放疗后颌骨坏死风险,此时健康残根可考虑延期处理。
三、这些信号提醒你必须要拔除
1.反复感染
残根边缘锐利摩擦舌侧黏膜,或根管内长期感染形成根尖囊肿,会导致牙龈反复肿痛、流脓,甚至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此时残根如同体内的慢性炎症病灶,不拔除可能诱发全身性疾病风险。
2.牙根过短或松动
当残根长度不足 5 毫米,或松动度超过 Ⅱ 度(颊舌向晃动超过 2 毫米),即使完成根管治疗也无法承受咀嚼压力,强行保留会导致修复体脱落,反而浪费治疗成本。
3.阻碍未来修复
计划进行种植牙的区域若存在残根,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种植体骨结合失败;若残根位于上颌窦或下颌神经管附近且有吸收破坏,长期留存可能增加手术风险,需在修复前彻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