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做增程!”
长城汽车董事长在直播中炮轰增程技术!
为什么老牌车企,都不待见增程式?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有增程式?
众所皆不知,开电车有里程焦虑,开油车油费又贵。
于是,便出现了插电混动与增程式。
老牌车企们早已有相应的技术积累,便点亮了插电混动这边的科技树。
但后发的新势力们,一方面资源和技术都不如老牌车企,另一方面又想快速占据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便选择了增程式技术。
那么,什么是增程式?
简单来说,增程车就是给电车加了一个发电机。
这个发电机,又叫增程器,虽然还是一个发动机,但技术要求和设计目标,早已不同于传统油车的发动机。
传统发动机需要直驱车辆,必须要考虑从低速到高速、从低负载到高负载的全工况范围。
同时还要在不同工况下,考虑平衡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是否达标。
而增程器则不同,它主要运行在高效发电区间,不需要覆盖全工况,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相对集中。
正因如此,它的技术重点转向了如何进一步提升油转电的效率和热效率,
同时还必须与电驱系统深度协同,确保整车供电的稳定性。
那为什么长城打死不做增程?
这就不得不提到,长城的Hi4混联系统。
这套系统支持纯电、串联、并联和直驱四种驱动模式,
在高速工况下效率可提升13%,在爬坡等高负载场景中,动力响应速度比增程式快了15%至20%。
相比之下,增程式仅支持串联模式,动力储备明显是不够的。
尤其是在高速或高负载工况下,增程式需要经历“燃油→发电→驱动”的二次能量转换,效率损失高达30%以上。
这在实际用车时特别明显,以理想L7为例,高速馈电油耗达7.2L/100km。
而采用混联结构的长城Hi4系统,通过直驱模式有效降低了能耗,将油耗控制在5.5L/100km以下。
从技术到实际表现不难看出,这两个方案背后的取舍逻辑。
总之,长城坚持的本质是技术理想与市场现实的博弈。
但谁输谁赢,最终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