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中,诸多战役见证了将领们的英勇与智慧。太原战役,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8 年 9 月 28 日,中共第一兵团的军委会议上,徐向前准备在 10 月 18 日发起太原战役,并计划在 3 个月内攻克太原。然而,阎锡山为抢粮食和破坏我军战役准备,于 1948 年 10 月 1 日派出 7 个师的部队兵分三路向南部进发。徐向前根据形势变化,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将太原战役提前了 13 天。10 月 5 日,我军首先对南进的国军进行攻歼,仅十天就歼灭阎锡山部队 1.2 万多人,占领华北最大的飞机场及 90 多个据点,突破了太原城南北第一道防线。随后,我军乘胜追击,攻克太原东南的石嘴子和东北的风格梁,打开了第二道防线。10 月 16 日,徐向前发起第二个阶段的战役,攻打东山的守军,经过四个星期的战斗,东山于 11 月 12 日被我军控制。
徐向前的猛烈攻势,不仅震慑了阎锡山,也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担心太早攻下太原会将傅作义吓跑,因为傅作义一旦放弃平津,向南或向西撤退,日后歼灭他将变得困难。于是,在 11 月 16 日,毛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徐向前发去电报,让他们固守阵地,全军就地休整,等到明年一月上旬我军攻击平津的时候,再进攻太原。此时,我军在东山战役中损失较大,后续作战也力不从心,而徐向前身体状况不佳,胸部有大量积水且发着高烧。西北野战军第一军团便按照中央指示,将进攻改为围困太原。
徐向前在革命历程中历经坎坷。西路军行动失败后,他的身心遭受重创,落下病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在八路军 129 师担任副师长,后到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又在一纵担任司令员。1940 年夏天,徐向前去延安开会时,因身体原因留在了延安工作,在陕甘宁晋绥军联防司令部担任副司令员,还在抗日大学担任校长,许多战斗都未能参加。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不能打仗的日子十分难熬。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身体不佳的徐向前为了人民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申请上前线打仗。他拖着病体到前线指挥,累到吐血仍强撑着,率领部队攻克运城,指挥临汾战役。东山战役胜利后,徐向前病情严重,需卧床休息,但他满脑子都是打仗,周总理带着医生前来,他也不愿停下,坚持一边治病一边工作。
插入历史案例: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在刘邦的麾下屡立战功。有一次,刘邦在关键时刻将指挥权交给了韩信,最终韩信成功击败项羽,为刘邦赢得天下。而在胜利后,刘邦论功行赏,充分肯定了韩信的功劳,尽管在战争过程中有其他将领的参与和支持。这与太原战役中毛主席将指挥功劳算给徐向前有相似之处。
1949 年 3 月 28 日,彭德怀到峪壁村向徐向前传达二中全会的精神,并表示可以攻打太原。徐向前因身体虚弱,希望彭德怀指挥这场战役。彭德怀向中央报告徐向前的情况并申请攻打太原,毛主席同意了。为避免影响军心,在下达命令写布告时,仍以徐向前的名义签署。攻打太原虽由彭德怀指挥,但最后的功劳却归徐向前。太原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也从未向别人提及自己在太原战役中的付出,充分展现了彭总的高风亮节。
太原战役的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徐向前的卓越军事才能和顽强战斗精神,也彰显了彭德怀的无私奉献和大局意识,他们共同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