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最近几天,大家都被为救人错过高考的山东考生姜昭鹏的行为打动,网友们纷纷呼吁给他一个补考的机会,还真的为他争取到了。
5月18日,姜昭鹏补考完毕,而他补考完走出考场的第一件事情却让人泪目,他到底做了些什么?补考考的怎么样呢?
高考与生命
5月10日,姜昭鹏和他的同学,也早早坐上了网约车,准备去参加高考,谁都清楚,这场考试,是寒窗苦读多年后,对青春和汗水的一次重要交代。
可车行至半途,姜昭鹏身边的同学脸色骤然煞白,身子猛地一软,抽搐着倒向了他,随即就失去了意识,更吓人的是,心脏一度都停止了跳动!
姜昭鹏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连肩上的书包都来不及放下,本能地将同学平放,双手熟练地按压在他胸前,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司机他没有慌乱,紧急联系交警,在得到许可后,猛踩油门,平日里需要十五分钟的路程,他硬是连闯了六个红灯,七分钟就将车飙到了烟台山医院门口。
医生们迅速接手,万幸在众人的努力下,那个年轻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硬生生拽了回来,可当姜昭鹏想起自己的考试时已经晚了,高考的规矩是铁打的,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传开了之后,网友们的惋惜,感动,敬佩,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纷纷呼吁高校能够破格录取,或者给他一个补考的机会。
起初山东省考试院也表示,春季高考向来没有补考的先例,规矩就是规矩,一旦为一人破例,往后如何维持公平?
特事特办
然而,老百姓的心里,自有一杆最朴素也最精准的秤,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份舍己为人的善良,难道不该得到应有的体恤吗?如果恪守冰冷的规则,会不会寒了行善者的心?
网络上的讨论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作家大冰、考研名师张雪峰等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都站出来为姜昭鹏发声,给他加油鼓劲。
这股暖流,汇聚成了巨大的力量,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也迅速跟进报道,高度赞扬了姜昭鹏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高尚品格。
舆论的力量,有时并非洪水猛兽,它也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温暖春风,5月14日,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发布了一则公告,字字千钧:决定为姜昭鹏启用备用考题,安排补考!
考试院的这份“破例”与担当,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规则是冰冷的钢尺,但人心是温暖的阳光,两者如何相融,考验着治理的智慧。
走出考场后直奔医院
补考通知下来的那天,姜昭鹏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嘴里不停地感谢着所有关心他的人,他说,这件事让他更加坚信,自己救人的选择没有错。
那位一同参与救援的网约车司机王涛师傅,也因此被评为“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好人终究会有好报,这话朴素却真切。
5月18日上午,姜昭鹏走进了一个只为他一个人而设的特殊的考场,在考完试之后他说,再次拿起笔,心情和之前截然不同,多了一份平静,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考完走出考场,他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考得还行,会的基本上都答出来了,这次考试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分数本身了,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和祝福。”
考场之外,网友们的祝福早已刷满了屏幕,其中一句评论尤其动人:“孩子,从你选择救人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已经是满分了!”
考试结束后,姜昭鹏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去看望他救下的那位同学,当看到同学恢复良好,已经能下地走动时,他那颗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了下来。
更令人感动的是,听那位同学的妈妈说,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焦急地询问姜昭鹏有没有赶上考试,这份双向的牵挂,无需过多的言语,已是世间最真挚的情谊。
结语
有人或许会说,姜昭鹏虽然获得了补考机会,但毕竟错过了最佳的考试状态,万一成绩不理想,岂不是影响了前途?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更长远些,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高考无疑是对十几年寒窗苦读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阅,但在人生的广阔考场上,除了书本知识,还有更多无形的考题在等待着我们。
姜昭鹏在那个突如其来的“生命考场”上,用果敢的行动,交出了一份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答卷。
他向世人证明,在分数和名次之外,良知与勇气,是更加稀缺且宝贵的品质,这些品质,远比一张高分试卷更能照亮他未来的人生道路。
山东省考试院的“破例”,也并非简单的屈从舆论,而是在现行法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制度的灵活性,启用备用考题,本身就是一种对突发状况的预案与智慧。
这个决定,既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又彰显了政策的温度,一个成熟的社会,既要有坚守的原则,也要有变通的温情。
参考资料
湖南日报2025-05《救人小伙姜昭鹏,完成补考!》
光明网2025-05-18《姜昭鹏完成补考,这结局:满分!》
光明网2025-05-18《全网祝福!山东小伙姜昭鹏完成补考!考后第一时间去看望了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