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我已经请了专业护工来照顾您,她叫林雅芝,经验特别丰富。"我拍着父亲的肩膀说道。
"我不需要什么保姆,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父亲刘伟国皱眉头,坚决地摆手,眼睛却偷看了一下站在门口的林雅芝。
"刘大哥你好,我只是来帮忙的,您不方便时,我帮您一下。"
林雅芝笑着送上一杯热茶,她说话的方式让父亲绷紧的脸有点放松了。
01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末早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刘伟国像往常一样,在小区的林荫道上散步。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他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必定在小区里走上一个小时,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
"伟国老师,早啊!"小区保安老张远远地打着招呼。
"早,老张!"刘伟国笑着回应,脚步轻快地继续前行。
就在这时,一辆电动车突然从拐角处冲出,驾驶者是个骑车看手机的年轻人。
刘伟国慌忙躲闪,却因为动作太急,脚下一滑,整个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啊!"一阵剧痛从右腿传来,他尝试站起来,却发现根本无法用力。
"伟国老师!伟国老师!"老张飞奔过来,看到刘伟国痛苦的表情,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医院的诊断结果让刘伟国和赶来的儿子刘明都皱起了眉头:
右腿胫骨骨折,需要手术固定,术后必须卧床休养至少六周。
"爸,您放心,手术很常规,没什么大问题。"坐在病床边的刘明安慰着父亲,语气中却难掩担忧。
"我知道,不就是骨折嘛,没那么严重。"刘伟国强撑着笑了笑,"手术后我自己在家能行,你们不用太担心。"
刘明和妻子张丽雯交换了一个眼神。
作为IT公司的项目经理,刘明近期正负责一个重要项目,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
而张丽雯作为一名会计师,最近也正值年审期,工作量陡增。
"爸,这不行,您需要专人照顾。"
刘明坐在病床边,语气坚决,"手术后您需要有人帮助翻身、擦洗、按时服药,甚至上厕所都需要人扶。"
"我自己能行,不用那么麻烦。"刘伟国固执地说道,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无奈。
当晚,刘明和张丽雯在医院走廊上低声商议。
"我最近这个项目根本抽不开身,每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态。"刘明揉着太阳穴说道。
"我也一样,年审期间根本不可能请假。"
张丽雯叹了口气,"可是爸爸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全天候的照顾。"
"要不...我们请个专业保姆吧?"
刘明提议道,"找个有护理资质的,能够专业照顾骨折病人的那种。"
"这个主意不错,"张丽雯点点头,"不过你爸爸那个性格,会同意吗?"
"先试试吧,实在不行我就申请调整工作安排。"刘明无奈地说。
第二天,夫妻俩小心翼翼地向刘伟国提出了请保姆的建议。
"我不需要什么保姆!"刘伟国几乎是立刻拒绝,"我一个大男人,找个外人来照顾,像什么话?"
"爸,现在不比以前了,请专业护工很常见的。"
刘明耐心解释,"您想想,我和丽雯工作那么忙,没法照顾您,您自己又行动不便,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就算请人,也用不着一直在家里吧?来帮我翻身洗澡的时候再来就行了。"刘伟国语气软了一些,但显然还是不情愿。
"爸,您这情况,确实需要有人照顾饮食起居,还要懂专业护理知识,帮您做康复训练。"
张丽雯握住公公的手,"就当是为了我和刘明着想,让我们安心工作,好吗?"
在儿子儿媳的一再劝说下,刘伟国最终勉强同意了。
不过他提出了条件:"那也得找个靠谱的,不能随便找个人就行。"
"这是当然的,爸,我们一定找最专业的。"刘明松了一口气,和妻子相视一笑。
02
手术很顺利,三天后,刘伟国出院回到了家中。
刘明和张丽雯临时请了假,照顾父亲安顿下来,同时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合适的保姆。
"这家的价格倒是合适,但护理人员没有专业背景。"张丽雯放下手机,摇了摇头。
"这家有专业护士,但只能做短期照顾,不能长住。"刘明也叹了口气。
连续联系了五六家家政公司,他们都没找到满意的人选。
有的价格太高,有的没有专业资质,有的只能提供白天服务,而刘伟国的情况显然需要全天候的照顾。
"我同事推荐了一家叫'安心家政服务中心'的,说口碑很好,专门提供老人护理服务,要不我们去看看?"张丽雯提议道。
第二天下午,刘明和张丽雯来到了位于市中心一栋写字楼内的安心家政服务中心。
走进办公室,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迎了上来。
"您好,我是这里的郑主任,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女士彬彬有礼地问道。
刘明详细说明了父亲的情况和他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一位专业的护理人员,最好有照顾骨折病人的经验,能够全天候陪护,还需要懂一些康复训练的知识。"
郑主任微微点头,"您父亲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专业人士照顾。不瞒您说,这类专业护理人员比较紧缺,特别是能够长期住家的。"
张丽雯的心沉了下去,"那是不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也不是完全没有,"郑主任笑了笑,翻开一本资料册。
"我这里倒有一位很合适的护理员,林雅芝,今年45岁,曾经在养老院工作多年,有专业的老年护理和康复训练资质,尤其擅长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她现在有空吗?"刘明急切地问道。
"巧的是,她上周才结束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护理工作,目前正好有空。"
郑主任说着,拿出一份简历,"这是她的资质证书和以前的服务评价,您二位可以看一看。"
张丽雯仔细翻看着资料,上面详细记录了林雅芝的工作经历和客户评价,几乎清一色的好评。
"她的评价这么好,收费一定不低吧?"刘明有些担忧地问道。
"她的收费确实比普通家政人员高一些,"郑主任坦言,"不过考虑到她的专业背景和经验,这个价格在业内是很合理的。"
刘明和张丽雯商量了一下,决定先见见林雅芝本人再做决定。
郑主任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一位穿着得体的中年女性走进了办公室。
她大约一米六五的身高,身材匀称,梳着一丝不苟的短发,脸上带着亲切自然的微笑。
"你们好,我是林雅芝。"她声音柔和,却透着一股干练。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张丽雯详细询问了林雅芝的工作经验和照顾骨折病人的具体方法。
林雅芝的回答专业而细致,从日常护理、饮食安排到康复训练,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案。
"骨折病人最重要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所以即使卧床,也需要定期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林雅芝解释道,"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有助于骨骼恢复。"
张丽雯听得连连点头,被林雅芝的专业知识和态度所打动。
"另外,老人家在卧床期间,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林雅芝补充道,"我会尽量陪老人聊天,帮助他保持积极的心态。"
刘明也对林雅芝的表现很满意,他看了看妻子,张丽雯微微点头。
"林姐,如果您愿意,我们想请您来照顾我父亲。"刘明说道。
"我很乐意帮忙,"林雅芝微笑着回应。
"不过我想先见见老人家,看看我们是否合得来,您觉得呢?"
这个提议让刘明和张丽雯更加欣赏林雅芝的专业态度。
当天下午,他们带着林雅芝回到了刘伟国的家中。
03
"爸,这位是林姐,我们请来照顾您的。"刘明站在父亲床边介绍道。
刘伟国靠在床头,表情明显不太自然。
他上下打量着林雅芝,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陌生人进入自己的生活空间感到不适。
"刘大哥,您好,我是林雅芝。"
林雅芝微笑着走上前,语气温和但不过分亲热,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我以前在养老院工作过,有照顾骨折病人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您。"
"我自己能行,不用麻烦你。"刘伟国语气生硬,目光躲闪着不看林雅芝。
一旁的刘明有些尴尬,正想说什么,林雅芝却很自然地接话:
"我理解您的心情,换作是我,也会觉得不习惯。
不过我只是来帮忙的,您不方便的时候,我搭把手。其他时间,您想怎样还是怎样,我不会打扰您的正常生活。"
她的语气诚恳又不卑不亢,让刘伟国的表情稍稍缓和了一些。
"林姐,您先熟悉一下环境吧,我带您看看家里的布局。"
张丽雯适时地说道,带着林雅芝离开了卧室。
参观完房子后,林雅芝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她首先整理了刘伟国的卧室,将常用物品摆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又检查了床铺的高度和硬度,确保符合骨折病人的需要。
"林姐,我爸平时喜欢喝龙井茶,但自从住院后,就没喝过了。"张丽雯小声提醒道。
林雅芝点点头,不一会儿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走进了刘伟国的房间。
"刘大哥,我泡了龙井茶,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她将茶杯放在床头柜上,帮助刘伟国调整了一下坐姿。
刘伟国惊讶地看了她一眼,接过茶杯小啜一口,表情微微放松:
"茶泡得不错,谢谢。"虽然语气仍有些生硬,但比刚才和善了许多。
"不客气。"林雅芝笑了笑,"您先休息,我去准备晚饭。有什么需要,随时叫我。"
晚饭时,林雅芝做了清淡易消化的饭菜,还特意准备了一份骨头汤,说是对骨骼恢复有好处。刘伟国虽然没说什么,但将碗里的食物吃得很干净。
饭后,林雅芝帮刘伟国擦洗身体。
这是最尴尬的环节,刘伟国显得很不自在,不停地说"我自己来",但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他确实需要帮助。
"刘大哥,您别担心,我以前在养老院工作,照顾过很多老人,这都是正常工作。"
林雅芝专业而得体地完成了清洁工作,全程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尊重,让刘伟国的尴尬逐渐减轻。
接着,她教给刘伟国一些简单的床上康复训练动作。"
您可以定时做这个动作,可以预防肌肉萎缩。"
她耐心地示范着,"每天早中晚各做三组,每组十次,慢慢来不要急。"
刘伟国认真地跟着做了几次,发现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僵硬的表情逐渐松动。
晚上,刘明和张丽雯准备离开时,林雅芝将他们送到门口。
"林姐,麻烦您照顾我爸爸了,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们。"刘明真诚地说道。
"放心吧,这是我的工作,我会照顾好刘大哥的。"林雅芝微笑着回应。
回到客厅,刘伟国正在看电视。
听到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问道:"他们走了?"
"是的,他们嘱咐我好好照顾您。"林雅芝坐在沙发的另一端,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沉默了一会儿,刘伟国突然开口:"你以前在养老院工作?"
"是的,在市中心的福寿养老院工作了八年。"林雅芝回答道。
"那里的条件怎么样?"刘伟国似乎对这个话题有些兴趣。
"设施还不错,但总归不如家里舒适。"
林雅芝如实回答,"很多老人其实并不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才去养老院的,而是因为孤独。"
刘伟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了一些。
这一晚,虽然还有些尴尬,但至少初步的戒备有所松动。
林雅芝也没有过分热情,而是给了刘伟国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04
一周后的周六,张丽雯下班后直接来到父亲家中。
推开门,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这是什么味道,好香啊!"张丽雯惊讶地问道。
"丽雯来了啊,"林雅芝从厨房探出头,笑着回应。
"我在煲汤呢,骨头汤加了一些中药材,对骨折恢复有好处。"
张丽雯走进厨房,只见炉子上的砂锅里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四溢。
"林姐,您太用心了,我爸他还习惯吗?"张丽雯有些担忧地问道。
"挺好的,刘大哥这几天已经能适应我的照顾了,也开始配合康复训练了。"
林雅芝一边搅动着锅里的汤,一边回答。
"就是有时候脾气还有点倔,不过老人家都这样,慢慢来就好。"
张丽雯松了一口气,走进父亲的卧室。
出乎她的意料,刘伟国正半坐在床上,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正在看一本书。
"爸,您看起来气色好多了!"张丽雯惊喜地说道。
"嗯,好多了,"刘伟国放下书,难得地露出笑容,"小林照顾得挺好的,做的饭菜也合口味。"
这句称赞让张丽雯感到意外又欣慰。
"林姐的汤听说很有名,今天特意给您煲了骨头汤。"
"她这几天天天变着花样给我煲汤,说是对骨骼恢复好。"
刘伟国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确实比医院的营养餐强多了。"
晚饭时,三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
刘伟国现在已经可以坐在轮椅上,由林雅芝推到餐厅。
"刘大哥最近胃口不错,今天特意多做了几个他爱吃的菜。"
林雅芝一边给刘伟国盛汤,一边对张丽雯说道。
"林姐,您太客气了。"张丽雯感动地说,"这段时间真是麻烦您了。"
"不麻烦,这是我的工作。"
林雅芝微笑着回应,"而且刘大哥很好相处,比我之前照顾的一些老人友好多了。"
刘伟国听了,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这个评价很满意。
饭后,林雅芝去厨房收拾碗筷,张丽雯则留在餐厅和父亲聊天。
"爸,您和林姐相处得不错嘛。"张丽雯试探着问道。
"嗯,她人不错,做事麻利又细心,不像一些保姆那样啰嗦。"
刘伟国难得地夸奖道,"而且她见多识广,经常给我讲她以前工作时的见闻,挺有意思的。"
张丽雯欣慰地笑了,父亲能够接受林雅芝的照顾,这比她预想的要好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雅芝不仅照顾着刘伟国的生活起居,还会在闲暇时与他聊天,讲述自己过去的旅行见闻和工作经历。
她曾经去过不少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故事总能引起刘伟国的兴趣。
"您知道吗?我曾经照顾过一位95岁的老教授,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在翻译一本外国著作。"
一天晚上,林雅芝一边帮刘伟国按摩腿部,一边说道。
"真是了不起,"刘伟国感叹道,"我退休后就没什么追求了,每天不过是散散步,看看书,日子过得很平淡。"
"平淡也是一种幸福,"林雅芝微笑着说。
"我见过太多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享受生活的平淡。"
刘伟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被这番话触动了。
渐渐地,刘伟国开始主动与林雅芝分享自己的过去。
他曾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了三十多年的书,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他本想好好享受一下清闲的生活,没想到儿子和儿媳工作越来越忙,自己的生活反而越来越孤独。
"有时候我也理解他们,年轻人事业正是上升期,忙是正常的。"
刘伟国一边做着林雅芝教的康复训练,一边说道。
"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有点失落,好像被时代抛弃了一样。"
"您教了一辈子书,培养了那么多学生,怎么会被时代抛弃呢?"
林雅芝真诚地说,"我觉得您只是需要找到退休后的新方向。"
这句话让刘伟国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久违的光芒:"你说得对,也许我该找点新事情做做。"
从那天起,刘伟国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他开始主动询问康复进度,配合各种训练,甚至在林雅芝的建议下,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准备康复后去社区老年大学学习。
一个月过去,刘伟国的骨折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借助拐杖短时间行走了。
医生对他的恢复速度表示惊讶,称赞他的护理工作做得很到位。
"都是林姐的功劳,"刘伟国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她的汤比药还管用。"
林雅芝笑着摇摇头:"是您自己配合得好,意志力坚强。"
医生笑着说:"看来你们相处得不错嘛,这对康复也是很有帮助的。"
回家的路上,刘伟国突然问道:
"小林,你照顾了这么多老人,怎么自己一直没成家呢?"
林雅芝明显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年轻时忙着工作,后来又照顾生病的父母,等回过神来,已经过了适婚年龄了。"
她语气平静,似乎对此并不遗憾,"不过我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的,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刘伟国点点头,没再多问,但从那天起,他似乎对林雅芝多了几分关注。
05
数周后的一个周日,张丽雯带着水果来看望父亲。
推开门,她惊讶地发现父亲不在卧室,而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正和林雅芝一起下象棋。
"爸,您现在能坐这么久了?"张丽雯惊喜地问道。
"嗯,已经能坐两三个小时不觉得累了,"
刘伟国抬头笑道,脸上的表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轻松,"林姐说适当活动对恢复有好处,就陪我下盘棋。"
"刘大哥恢复得很好,医生说再过两周就可以拆石膏了。"
林雅芝补充道,同时移动了一个象,"将军!"
"哎呀,又输了!"刘伟国假装懊恼地拍了一下大腿,眼睛里却闪烁着愉悦的光芒,"小林棋艺太好了,我都下不过她。"
张丽雯惊讶地看着父亲,他的表情生动了许多,眼中有一种她很久没见过的活力。
更让她意外的是,父亲看向林雅芝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林姐,您什么时候学的象棋啊,下得这么好。"张丽雯坐下来,故作轻松地问道。
"我父亲生前很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
林雅芝一边收拾棋子,一边回答,"后来在养老院工作时,经常和老人们下棋,练得还不错。"
"小林不仅棋下得好,还会弹古筝呢,"
刘伟国插话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赏,"前天她还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比电视上演奏的还好听。"
"是吗?那真厉害!"张丽雯应和着,心中却升起一丝微妙的感觉。
父亲对林雅芝的态度,似乎已经超出了对保姆的一般尊重。
吃过午饭,林雅芝借口去超市采购,留下父女二人独处。
"爸,您恢复得真不错,看来林姐照顾得很好。"张丽雯一边收拾餐桌,一边试探着说道。
"嗯,小林人很好,"刘伟国点点头,脸上露出罕见的笑容,"不仅照顾得周到,还很有见识,和她聊天从来不会觉得无聊。"
"那真是太好了,"张丽雯继续试探,"林姐多大了?好像还没结婚吧?"
"今年45岁,是从来没结过婚,"刘伟国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她说年轻时忙着工作,后来又照顾父母,就耽误了。"
张丽雯细心地观察着父亲,发现他在谈论林雅芝时,眼睛里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彩。
那是一种她从未在父亲眼中见过的神情,既有欣赏,又带着些许羞涩,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晚上回到家,张丽雯把这些发现告诉了丈夫。
"你是说,我爸对林姐有意思?"刘明一脸惊讶,"这怎么可能?我爸退休后一直很保守,从没听他提起过任何异性。"
"我也不敢确定,但他看林姐的眼神真的很不一样,"
张丽雯认真地说,"而且你知道吗,我今天到的时候,发现爸爸居然刮了胡子,换了一件新衬衫。以前他在家都是随便穿的。"
刘明沉思片刻,"如果真是这样...你觉得会有问题吗?"
"我不知道,"张丽雯叹了口气。
"一方面,我希望爸爸能有个伴,不那么孤单;另一方面,又担心林姐只是把这当做工作,万一爸爸真的动了感情,到时候受伤的会是他。"
"先观察观察吧,"刘明安慰妻子,"说不定只是我爸感激林姐的照顾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丽雯刻意增加了去父亲家的频率,每次都会留心观察父亲和林雅芝之间的互动。
她发现父亲确实变了不少:开始注重个人形象,经常刮胡子,衣着更加整洁;
饭桌上变得健谈,常常和林雅芝谈论各种话题;
甚至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让林雅芝教他如何在网上搜索信息。
最令张丽雯惊讶的是,有一次她提前到达父亲家,意外发现刘伟国正在厨房帮林雅芝准备午餐——虽然他还需要拄着拐杖,但依然坚持要参与。
"爸,您小心点,别累着了。"张丽雯连忙上前。
"没事,我现在活动活动对恢复有好处,"刘伟国笑着说,"林姐教我做糖醋排骨呢,她说我调的糖醋汁味道不错。"
林雅芝在一旁笑着补充:"刘大哥进步很快,已经能帮我切菜了。"
听到这亲昵的语气,张丽雯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父亲对林雅芝的感情,恐怕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雇佣关系。
午饭后,张丽雯借机单独和林雅芝聊天。
"林姐,真的很感谢您这段时间对我爸的照顾,他恢复得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很多。"
"这是我的工作,不必客气,"林雅芝微笑着回应。
"而且刘大哥很好相处,照顾起来一点都不累。"
张丽雯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试探一下:
"我爸这个人平时挺内向的,看来他很喜欢和您相处。"
林雅芝的表情略微变化,似乎察觉到了张丽雯话中的弦外之音,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
"老人家都喜欢有人陪着聊天。我在养老院工作时就发现,很多老人其实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太寂寞了。"
张丽雯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她看得出,林雅芝是个很有分寸的人,无论她是否察觉到刘伟国的情感变化,都会保持专业的态度。
随着时间推移,刘伟国对林雅芝的感情似乎越来越明显。
他开始留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主动学习一些技能,甚至有一次,张丽雯发现父亲偷偷买了一盒高档茶叶,说是林雅芝喜欢喝的。
"林姐平时那么照顾我,我也该回礼。"刘伟国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些许羞涩。
林雅芝接受了这份礼物,但态度依然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谢谢刘大哥,您太客气了。"
她没有过分热情,也没有刻意冷淡,始终维持着专业的界限。
张丽雯将这些情况告诉了丈夫,两人经过深入讨论,决定尊重父亲的选择。
"爸爸已经六十多岁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刘明说道,"如果他真的对林姐有好感,我们不应该干涉。"
"我只是担心爸爸会受伤害,"张丽雯叹息道。
"林姐虽然人很好,但她毕竟是受雇来照顾爸爸的,说不定只是把这当做工作而已。"
"或许吧,但我觉得这种感情对爸爸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刘明安慰妻子,"你看他这段时间的变化,精神多好,比以前活力多了。就算最后没成,至少这段时间他活得很充实。"
张丽雯想了想,觉得丈夫说得有道理,决定尊重父亲的选择,不去干涉。
06
春去夏来,刘伟国的骨折已经完全康复,可以自由行走了。
按理说,林雅芝的工作已经完成,可以离开了。
但在刘明和张丽雯的提议下,决定再延长一个月的合约,帮助刘伟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刘伟国对这个决定显然很高兴,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
然而,就在看似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变故突然发生了。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四,张丽雯下班后去父亲家送一些新鲜水果。
刚进门,她就感觉到屋内的气氛有些不对劲。
林雅芝正在厨房忙碌,见到她进来,勉强笑了笑,没有像往常那样热情地打招呼。
"林姐,发生什么事了吗?"张丽雯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没什么大事,"林雅芝轻声回答,"可能是刘大哥今天不太舒服,情绪有点低落。"
张丽雯连忙去看父亲,发现刘伟国坐在卧室的椅子上,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神情呆滞。
"爸,您怎么了?不舒服吗?"张丽雯担忧地问道。
刘伟国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有点累。"
但张丽雯明显感觉到父亲的情绪不对劲。
往常这个时候,他应该正和林雅芝一起看电视或下棋,而现在却一个人闷在房间里。
"爸,晚饭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吃吧。"张丽雯试图活跃气氛。
"你们吃吧,我不饿。"刘伟国摆摆手,声音低沉。
晚饭桌上,只有张丽雯和林雅芝两人。
气氛有些尴尬,张丽雯试图了解情况。
"林姐,我爸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他看起来情绪很低落。"
林雅芝犹豫了一下,轻声回答:
"可能是有些事情不如他预期的那样,老人家一时难以接受。具体的,可能还是您直接问他比较好。"
张丽雯察觉到林雅芝的回避,决定晚些时候单独和父亲谈谈。
饭后,林雅芝以整理厨房为由离开,张丽雯趁机走进父亲的卧室。
刘伟国仍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爸,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您可以告诉我。"张丽雯坐在父亲身边,轻声问道。
刘伟国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
"没什么,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什么都做不了了。"
"怎么会呢,您现在恢复得这么好,再过几天就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了。"
张丽雯安慰道。
"正常生活?"刘伟国苦笑一声,"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正常?每天看看电视,散散步,等着你们偶尔来看我一次?"
张丽雯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父亲突如其来的消沉。
之后的几天,刘伟国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他开始拒绝参与林雅芝组织的活动,甚至不愿意出门散步;
饭量明显减少,常常把林雅芝精心准备的餐食原封不动地退回;
整日沉默寡言,即使林雅芝或张丽雯主动搭话,也只是简短应付几句。
一周后的周末,刘明和张丽雯一起来看望父亲,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
刘伟国明显消瘦了,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完全没有了前段时间的活力和神采。
"爸,您这是怎么了?生病了吗?"刘明担忧地问道。
"没事,可能是最近天气变化,有点不适应。"刘伟国敷衍地回答,声音虚弱。
刘明和张丽雯交换了一个忧虑的眼神。
趁父亲休息时,他们把林雅芝叫到了客厅。
"林姐,我爸这段时间到底怎么了?他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差。"刘明直接问道。
林雅芝叹了口气,脸上流露出担忧的神情:
"刘大哥这段时间确实变化很大。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的情绪波动,但现在看来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
他几乎不吃不喝,不愿意说话,甚至拒绝必要的康复训练。我很担心他的身体状况。"
"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张丽雯追问道。
林雅芝犹豫了一下,似乎在考虑该不该说:"这个...可能还是由刘大哥自己告诉你们比较合适。"
看着林雅芝闪烁的眼神,张丽雯隐约猜到了什么,但没有继续追问。
"林姐,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刘明问道。
"我建议尽快带刘大哥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林雅芝认真地说,"他现在的状态不太对劲,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帮助。"
第二天,刘明和张丽雯带着父亲去了医院。
刘伟国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整个过程中都沉默不语。
医生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建议做一个全面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和精神状态评估。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把刘明和张丽雯叫到了办公室。
07
"刘大哥,张女士,"医院的主治医师严肃地看着坐在面前的夫妻俩,"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您父亲的全面检查。"
刘明和张丽雯紧张地等待医生的下文,心中充满了不安。
"从生理指标上看,您父亲的各项功能基本正常,骨折也恢复得很好。"医生翻看着检查报告,突然停顿了一下。
刘明感到一阵不安涌上心头,医生接下来的话如同雷击,让他瞬间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