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聪的出现,真的是让不少老球迷集体“爷青回,毕竟这名字,八一女排、国家队、身高1米89、巅峰副攻,哪个不是中国女排的高光标签,现在她换上裁判服,站在全运会群众比赛的气排球边线,多少有点时光错位感,很多人都说,中国女排的副攻线一茬接一茬,这回刘聪聪又以另一种身份回来了,怎么看都让人感慨
说实话,刘聪聪的运动员生涯其实挺典型的“天才遇到天花板,12年入选国家队的时候,副攻线是中国女排的主攻得分点,杨珺菁、马蕴雯那种背飞打穿全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刘聪聪这种攻拦均衡、球商高、身高臂长的类型,本来看着很有潜力,但问题也很现实,进攻火力没那么突出,遇上国家队副攻线人才井喷,竞争压力直接拉满,结果就是球迷天天看她坐板凳,替补、轮换、甚至“陪练,这些词对她来说都不陌生
2013年郎平二度执教,很多人说刘聪聪是“郎导钦点的天才副攻,毕竟那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她还首发过,但命运就是这么“摆烂,袁心玥这种身体素质拉满的年轻人一批批冒出来,刘聪聪的位置就越来越尴尬,尤其是八一女排本身又是国家队主力输送大户,杨珺菁、袁心玥都在,刘聪聪不管多努力,出场机会就是少了那么一截,球迷也只能在赛后讨论里为她点赞回怼,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退役这个选择,其实早在2018年世界军体女排锦标赛后就有苗头,八一女排当时正值换血期,刘聪聪悄悄淡出赛场,没什么官宣、没什么仪式感,球迷只能通过社交媒体偶尔看到她的生活碎片,朋友圈里最多的不是排球,而是她对乒乓球孙颖莎的“真爱粉操作,巴黎奥运会那两次动态,几乎全是为孙颖莎加油打call,换作以前,谁能想到一位副攻会成了乒乓球迷头号“站姐
这次全运会群众气排球赛场,刘聪聪穿着裁判服再现身,还是8年后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大赛场合,弹幕区和评论区直接炸锅,很多人感慨“副攻天才变身裁判,时代真的变了,一方面说明中国女排人才流转的速度确实快,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竞技体育的残酷,你就是再有天赋,也得看时代和位置给不给你机会,刘聪聪这种球商型球员,说白了在内卷环境里就是吃亏
有球迷问,刘聪聪是不是“被埋没的典型,其实这话没错,但也不能全怪环境,毕竟国家队选人就是看硬实力,副攻要么高效拦网要么能打穿对手,刘聪聪的优点是均衡,缺点也是不够突出,遇上那种“网口怪兽级别的竞争对手,自己的优势就被放大成短板,想想那几年中国女排副攻线有多少人卷进来卷出去,哪一个不是顶级卷王
不过话说回来,刘聪聪愿意以裁判身份继续留在排球圈,说明她对排球是真爱,这种精神其实比刷数据、刷出场时间更让人敬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热爱转化成另一种价值,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坚守,她的选择算是给后辈们上了一课,职业生涯不止一种打开方式
当然,网友们的讨论也有点意思,有人说她“转型摆烂,有人调侃“副攻变边裁,但实际上这背后更多是对中国女排人才机制、平台流动的思考,八一女排解散后,很多老将消失,年轻人上位,但像刘聪聪这样还能留在圈里的,真不多了,气排球虽然不像职业联赛那样关注度高,但对于基层推广和大众参与来说,意义一点不比职业赛小
问题来了,中国女排副攻线现在还缺人吗,答案是永远不缺,只是每一代人的故事不同,刘聪聪算是“高开平走的代表,她的故事或许会成为更多年轻球员的参考,毕竟竞技体育没有绝对的公平,有人天赋异禀,有人拼到最后一刻,谁都想成为主角,但能以另一种方式留下,未必不是另一种成功
总结来看,刘聪聪的现身本身就是一场现实版的“情怀杀,副攻天才到气排球裁判,这条路看着平淡,其实每一步都写满了中国女排的变迁和时代的缩影,有人感慨、有人点赞,也有人在问,下一个刘聪聪,还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