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佬”的世界里,你想象不到他们下一次抛竿,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近期,安徽一钓鱼男子野外钓鱼发现成群“溪石斑”,大的有半斤重,几乎肥成了“猪样”。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到底啥样的溪石斑,能长这么大。
一、安徽男子钓到肥成“猪样”的溪石斑
2025年5月14日,一位来自安徽黄山的钓鱼男子@涛,在野外钓鱼时竟然捅了“溪石斑窝”!一条不足一米宽的水沟里,大量溪石斑成群游动,大的足有半斤重。
来源:安徽黄山钓友@涛
在男子发的视频中,里面好几条溪石斑肚子圆滚滚的,愣是肥成了“猪样”,看后谁还说溪石斑长不大?
“又到了狂拉溪石斑的季节了,兄弟们!”男子在发视频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据小编猜测,这条水沟里的溪石斑,应该是男子钓到之后,顺手放里面的。
这些溪石斑在游动的时候,甚至连身子都转不开,调个头都很困难。
足见里面的溪石斑到底有多大。
网友看后直呼:“这石斑咋长得猪一样,那么胖。”
另有网友表示:这个是新品种……猪石斑。
一位湖北网友看后说:“这个大的(溪石斑),最起码7两……”
通常情况下,溪石斑也就比麦穗鱼大一些,二者的外形有点相像,但个头都很小,溪石斑一般能长到1-2两就算大的了,超过半斤重的都少之又少。
有网友看到这么大的溪石斑,感觉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评论区问发视频的男子:“咋养的?这么肥……”
这一句发问,把钓鱼男子也整懵了,随后回复称:“没养,钓上来就是这样。”
还有网友好像有点不甘心,直接在评论区问:“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溪石斑,半斤重……”
发视频的钓鱼男子略带“自豪”地回复:这下见过了吧。此时此刻,在男子心里估计自己是这个评论区中“最靓的仔”。
二、溪石斑为啥能长成“猪样”?
说到溪石斑,咱们钓鱼人都不陌生。
在很多钓友的印象里,溪石斑也就三指宽,在山涧小溪里常见,个头一般也就10几厘米。
这次安徽钓友钓到的溪石斑,大的足有半斤重,直接打破了一些网友的认知。有“70后”的网友表示,只有小时候才见到过这么大的;还有网友直呼“石斑鱼养成了锦鲤的身材。”
溪石斑长成“猪石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可能和它们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溪石斑对水质要求极高,有“水质监测员”之称,在一些山溪里面数量较多,如果环境足够好,它们的体型也可能突破上限。
加上最近几年禁渔,电捕鱼等捕捞现象大幅度下降,这给野外的溪石斑带来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导致它们越长越大。
同时,5-7月份是溪石斑繁殖的季节,母鱼会提前囤积脂肪准备产卵。这时候的溪石斑,鱼籽重量都能占体重的30%甚至更多!
从男子钓到的那条“猪石斑”来看,圆滚滚的肚子里面估计全是鱼籽,从这一点推测,这些长成“猪样”的溪石斑,应该马上就要产卵了。
三、产卵季的溪石斑:该吃还是该放?
按道理来说,钓到这样的“大肚子鱼”,钓友一般都会将其放掉,这样垂钓资源才能越来越好。
评论区也有不少网友,呼吁男子将大的那条母鱼放了。
但也有不少嘴馋的网友,想要尝一尝这鱼啥味道。
一位浙江网友称:“鱼籽肯定很多,我就喜欢吃鱼籽。”
溪石斑又称“光唇鱼”,主要分布在江浙、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多生活在浅水溪流当中,这个季节正是它们产卵的时候,所以看起来都比较肥。
同时,溪石斑数量较多,在北方地区就像麦穗鱼一样,并不算是什么稀有物种,有人想着要尝尝鲜也无可厚非。这种鱼别看体型小,裹上面粉油炸一下,吃起来也是嘎嘣脆。
但吃货们可别忘了一点:溪石斑的鱼卵不能吃!溪石斑的鱼卵不能吃!溪石斑的鱼卵不能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它们的鱼卵含有剧毒蛋白,且比较耐高温,煮半小时都灭不干净!如果食用过量,有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的症状。同时,家里的猫狗如果不小心吃了它的鱼卵,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所以在吃之前,一定要把鱼卵清理干净才行。
当然,如果钓到的数量过多,建议钓友们还是把大肚子的母鱼放生为好,毕竟资源好了,大家的垂钓体验也能得到好的提升,这对于所有钓友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