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美国前总统拜登被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特朗普得知以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悲痛与祝福”。
据统计,特朗普在重返白宫的前100天内,提及拜登高达580次,几乎将前任当作“政治标靶”。从竞选到执政,拜登似乎成了特朗普离不开的“影子”。
但如果拜登真的因病“倒下”,特朗普将会有“大损失”。
特朗普为何“离不开”拜登?
政治中的对手,往往是彼此的“助推器”,特朗普与拜登的纠葛始于2020年大选,那场激烈交锋以拜登胜出告终。
2024年,拜登因健康原因退出竞选,特朗普卷土重来,成功重返白宫。然而胜选并未让特朗普“放过”拜登。
在今年4月底密歇根州的集会上,特朗普不仅批评了拜登的政策,甚至嘲讽其身体状况和外表,他轻蔑地问支持者“Crooked Joe(卑鄙的乔)和Sleepy Joe(瞌睡乔)哪个更好?”
即使在赢得选举后,拜登仍是特朗普政治话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无论是演讲还是社交媒体,他总不忘将通胀、移民危机等难题归咎于“拜登的烂摊子”,这种策略看似简单,却效果显著,通过塑造拜登的“失败形象”,特朗普成功转移了公众对其自身政策的质疑。
据美媒分析,特朗普在2025年第一季度多次公开场合提及拜登,甚至在GDP萎缩的数据公布后,直言“这是拜登留下的经济灾难”。
这种“甩锅”模式,已成为特朗普巩固支持者信心的惯用手段。但问题来了:如果拜登真的退出历史舞台,特朗普还能靠什么维持这种政治叙事?
“甩锅”拜登的双刃剑
特朗普的“甩锅”策略并非没有代价,从得失角度看,这既是他的政治利器,也埋下了隐患。先看收益:2025年初,美国通胀率攀升至5.2%,特朗普迅速将矛头指向拜登时期的“过度刺激政策”,成功缓解了选民对其“对等关税”政策的批评。
在外交领域,特朗普指责拜登“软弱”导致美国国际地位下降,而自己上台后的“战略收缩”则被包装为“清理拜登遗毒”。这种操作不仅稳住了基本盘,还让部分中间选民将不满情绪投向了拜登。
然而反噬也在悄然浮现,根据一项民调,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特朗普“过于执着于批评拜登,却忽视了实质性解决方案”。
比如在能源问题上,特朗普承诺撤销拜登的“绿色禁令”,但始终未给出具体的油气增产计划。这种“空洞感”让他的支持率在部分摇摆州出现波动。
更有评论指出,特朗普的“甩锅”过度依赖拜登,一旦这个“靶子”消失,他的政治话语将没有办法自圆其说。
若拜登“倒下”,特朗普将面临的隐忧
设想一下,如果拜登因病永远退出公众视野,特朗普会面临什么?
第一个要面临的就是失去“替罪羊”,拜登一直是特朗普政策失误的“挡箭牌”,无论是经济下行还是边境问题,特朗普都能轻松推卸责任。
可若拜登不在,他将不得不直面选民的审视,2025年3月,特朗普曾在北约开支争端中威胁“退出”,并顺带批评拜登“让美国沦为欧洲附庸”。
没了拜登,类似的“掩护”将不复存在,他的决策得失将暴露无遗。这对习惯“指责前任”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场噩梦。
还要面对的问题是党内平衡被打破,拜登作为特朗普的“假想敌”,其实也帮助特朗普在共和党内部维持凝聚力,特朗普可以借对抗拜登之名压制党内温和派的声音。若拜登突然退出政治舞台,共和党内部的不同派系可能会重新浮出水面。
据美媒报道,共和党内部已有声音质疑特朗普的“单打独斗”风格,若失去拜登这个“共同敌人”,党内权力斗争恐将加剧。
最后一点,就是国际舞台的孤立风险,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常以批评拜登为起点,比如在俄乌冲突中,他将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高成本”归咎于拜登的“软弱承诺”。
但若拜登退出,他将无法再用“前任失误”搪塞国际社会对其“美国优先”政策的质疑。欧洲盟友已对特朗普的“北约威胁”表达不满,少了拜登“背锅”,他可能在全球博弈中更加被动。
总结
特朗普与拜登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政治对立,体现了一种复杂的“依赖”关系,从政治运作的角度看,特朗普需要拜登作为其政策失误的替罪羊和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工具。
若拜登因健康问题退出政治舞台,特朗普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甩锅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