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五个轻飘飘的词,几乎成为压垮世界和平的稻草。它不是出自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而是从美国副总统万斯这厮口中脱口而出——这位政坛新星用一句不痛不痒的“摘麦话”,彻底暴露了美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新策略:甩锅、退场、装无辜。
而甩给谁呢?梵蒂冈新教皇——这个自中世纪以来就不曾真正主持过一场现代战争停火的教廷,如今被寄托希望,成了和平的“背锅侠”。
普二的老调重弹:旧瓶装毒酒
就在这场“甩锅秀”上演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在索契一个音乐学校里,心情颇佳地与老朋友川普通了两个小时电话——不是为了讲和,而是老调重弹: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北约扩张,是“俄罗斯被逼无奈”。
这说辞熟悉得像个从冷战活下来的老录音机——上世纪苏联入侵匈牙利、布拉格之春、车臣战争,哪一回不是“我们是被迫反击西方挑衅”?普京口中的“根本矛盾”其实只有一个:俄罗斯拒绝接受它不再是帝国这个事实。
“欲复汉室者,董卓也;欲复沙皇者,普二也。”他所要的不是边境安全,而是边境扩张,因为俄罗斯没有边界;不是谈判,而是吞并。面对这样的侵略者,美国此时选择“和稀泥”,既是怯懦,也是短视,又是猥琐。
拜登之后:川总登场,剧本却倒着演
要知道,仅仅五天前,特朗不靠谱还摆出一副中东调解大师的模样,想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普京拉到土耳其见面“握手言和”。结果一通电话之后,他就像退了烧的网红主播,平静地说:“让他们自己谈吧,美国不方便插手,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我也不要了。”
于是,这场决定欧陆命运的世纪之战,突然间从白宫转场到教皇宫。
你很难想象,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靠马歇尔计划、北约集体防御、美元霸权撑起的美国全球主导地位,居然在一个共和党商人总统手上被“捡漏式”甩出。不是交给联合国,不是交给G7,而是交给一个信鸽比军机还多的教廷。
这不是地缘博弈,这是地缘放弃。
万厮的“非战争”:背弃盟友的代名词
比川普更令人愤怒的,是万斯这厮那句“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这不是我们的战争”曾是1914年时美国孤立主义者对一战的评价,直到珍珠港让他们明白,侵略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如今,这句话卷土重来,变成对乌克兰的冷酷判词。万厮无非是告诉世界:美国不想再做世界警察了,甚至连值班员和协警都不当了。
可问题是,如果正义不去主持,那么邪恶就会上台执法。乌克兰不能失守,因为那是一道文明的堤坝。一旦破防,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德国和北欧,都会成为下一道“前线”。
而万厮和川普的放任,恰恰给了普京喘息的窗口。他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
需继续炮击赫尔松、袭击哈尔科夫,就能等来西方的退场。
从叶卡捷琳娜到普京:俄罗斯霸权从未变脸
但凡读一点书的人都知道,大鹅的历史在这里并没有前进多少。
18世纪,叶卡捷琳娜大帝发动俄土战争,占领克里米亚,以“保护东正教徒”为名;21世纪,普京用“保护俄语族裔”为名,再次吞并克里米亚。
19世纪,沙俄南下黑海,要港口;今天的俄罗斯南下亚速海,要通道。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俄罗斯从不掩饰它对边界的贪婪与对和平的轻蔑——他们要的不是和平共处,而是别人跪着“共处”。
丘吉尔说过:“绥靖就是喂食一头鳄鱼,希望最后一个被吃掉的是你。”今天,美国却像在排队,希望自己吃得晚一点,最好让欧洲先挨刀。
世界需要正义,不是中立
有人说,美国退场了,还有欧洲。但别忘了,欧洲如今军备不足,能源受控,盟友分裂。如果没有美国坚定支持,乌克兰这场卫国战争不仅撑不久,更可能成为民主世界的滑铁卢。
而真正可怕的是,美国政坛已经不再团结一致反对侵略,而是在思考如何“体面地离场”。用一纸和谈遮羞,用一个教皇托辞。可是,和平不能靠转发推文,它靠的是导弹、粮食、援助、联合。和平不是“我们不打了”,而是“你别再打了”。
后记: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有骨气的人;不缺发言人,缺的是对强权发火的人。对俄罗斯这样的侵略者,不能用情商高、话术妙的“中间路线”糊弄,而要用明白人、硬道理和清底线来对抗。
不是每场战争都值得参战,但每一次侵略都必须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