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短短数日的巴印战场上,印度空军战机编队突袭巴基斯坦,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会以戏剧性结局收场,巴方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以零战损击落3架“阵风”与1架米格-29,用实战打破了西方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空战并让法国恼羞成怒,要求印度不准再用“阵风”战机参战。歼10战机在此一战封神后,埃及、伊朗等原“阵风”潜在买家转向中国,印度甚至被曝拖欠法国58亿欧元尾款。
当然,经过这场空中对决后,法国并不甘心认怂,并主动向中国成飞集团发出邀请函,邀请歼10战机挂载霹雳15导弹参加法国6月份举办的航展,此次邀请也许暗藏法国重塑军事话语权的精妙算盘。
其实歼-10CE的胜利绝非偶然,而是体系化作战的完美演绎。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达260公里,远超“阵风”RBE-2AA雷达的200公里;霹雳-15E导弹导弹200公里的射程与5马赫速度,更是让“流星”导弹150公里的极限成了笑话。歼-10C战机在预警机静默引导下,不用开启雷达即可锁定目标,印度飞行员连导弹告警都未触发便被击落。PL-15E导弹200公里的射程与5马赫速度,更是让“流星”导弹150公里的极限成了笑话。这种“预警机+歼-10C+数据链”的立体绞杀,让不少国家高呼大开眼界。
面对“阵风”神话崩塌,法国的反应堪称精妙的政治行为艺术。印巴冲突刚结束,法国就高调邀请歼-10C参加6月巴黎航展。这场“战场上打耳光、谈判桌递橄榄枝”的反常操作,实为三重算计:技术层面,达索工程师渴望近距离解析歼-10C的雷达波形与电子对抗逻辑,甚至想通过模拟格斗表演找回面子;市场层面,法媒将战败归咎于“印度飞行员太菜”,试图用航展飞行表演的观赏性掩盖超视距短板;战略层面,马克龙政府在中美博弈夹缝中玩平衡术,既想借中国热度冲淡败绩,又为陷入瓶颈的欧洲六代机项目探路。
巴黎布尔歇机场的展台上,即将上演现代军贸史上最微妙的心理博弈。若歼-10C实机参展,其机翼下PL-15E导弹,恐怕会让隔壁“阵风”展台门可罗雀。尽管法方计划用“阵风”双发推力优势表演过失速机动,但明眼人都知道,现代空战早已不是比拼“空中芭蕾”的时代。当歼-10C在150公里外“点名”目标时,胜负已由雷达屏上的数据链决定。
歼10C此番欧洲首秀,既是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成人礼,更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宣言书。巴基斯坦空军现役歼10CE的实战表现,已让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蠢蠢欲动,航展上的惊艳亮相或将促成更多订单落地。
但技术保密也不能放松,霹雳-15E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电子战系统的频谱对抗能力,都是需要严防死守的核心机密。中国代表团或采取“静态展示为主,飞行表演为辅”的策略,既展现战机性能,又避免过度暴露技术细节。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展示艺术,恰是军事外交领域的微妙平衡。
法国在特朗普政府压力下寻求“战略自主”,中国也在通过军事技术合作拓展外交空间。歼10C的欧洲首秀,或许能成为中欧防务合作的新起点——毕竟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下,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