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专家终于将目光盯上了燃油车,号称五年之内要把所有燃油车强制报废,给新能源车留出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咱们进入绿色环保新未来。
专家说的到底靠谱吗?燃油车真的是阻碍新能源车发展的拦路虎吗?
燃油车五年内强制报废?
类似这样的说法已经不是第1次出现在网上了,从新能源车开始普及之后,网上关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新能源车对比燃油车还是很先进的。
不管是从日常使用成本上来讲,还是各方面性能,新能源车都是碾压燃油车的存在,但如果说必须要强制报废燃油车来给新能源车发展让路,那还是有点太过了!
其实这事儿看着挺美好,毕竟表面上打着环保的大旗,喊着拥抱新能源的口号,但其实实际算一算根本就没那么简单。
任何政策的实行都不可能这样一刀切,就算燃油车注定会被历史淘汰,强制报废的政策不可取,更何况只给了5年的时间。
如果是现在刚买的新车,5年后强制报废,约等于几十万的血汗钱在5年后蒸发,这对购买燃油车的车主来说本身就不公平,更何况现在新能源车还有没有解决的短板,如果通过政策强制绑定车主的选择权是不太靠谱的。
而且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这样的政策也有违宪法的准则,车辆买到手里以后就是私人财产,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通过行政命令对私人财产进行干预,这个事从法理的根源来说就行不通。
更何况就算燃油车全部报废了,新能源车真的能够顶替燃油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唯一选择吗?
新能源车的硬伤
我们得承认,这几年新能源车的发展确实非常快,有些网友对新能源车的理解也非常激进,认为新能源车就是下一个时代的产品,也认为燃油车多少人都要被淘汰。
可问题是新能源车确实是有硬伤的,至少很多人非常抓狂的充电焦虑现在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燃油车毕竟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时间,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完备,加油站的数量多,覆盖也广,油一没了开到加油站五分钟搞定,瞬间恢复全部续航里程。
可新能源车就完全没有这个优势了,虽然我们国家凭借强大的基建能力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充电网络,但是充电桩依然做不到像加油站那样便捷,燃油车占桩的问题现在依然没有解决,有的充电桩也怠于维护,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使用。
一北京车主就曾经吐槽,早高峰根本抢不到充电桩,必须起个大早去排队,明明是买了个车,现在好像买了个爹一样,抢充电桩比抢春运火车票还紧张。
长途出行的续航短板也让许多新能源车主无比头疼,虽然很多车辆在销售时标上了超长续航,但真的跑在高速路上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开个暖气续航掉一大截,速度一快掉得更多,宣传的700公里,一遇下雨天冷天开空调,立马缩水三成,这还没有说让很多新能源车主忧虑的电池衰减问题。
电池衰减是现阶段电池的硬伤,很多车辆买回来时是猛男,两三年后就开始变成小弱鸡,开两年续航只剩下原先七成的比比皆是。
最让人忧虑的还是新能源车的二手市场保值率,两三年的新能源汽车残值几乎跳崖式下跌,换车的钱不够,开起来就处处难受。
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电池老化、技术更新,基本上一年一个样,用了两三年的车放到二手市场上直接折价六成,秒变烂砖头。
在这一点上燃油车就好很多,用了五年的保值率还能妥妥留一半以上,不仅用车时忐忑,新能源车修车时更蛋疼,电动车看上去机械简单,但电池组和电控系统的修理难度那可不是盖的。
机械车坏了修理费咱还能接受,到了新能源车,电动系统坏一次,如果是厂家保修之外的问题,维修费用一定便宜不了。
新能源车的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系统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一旦出现问题,维修门槛相当高,90%以上都需要返厂处理,这种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也让很多车主头疼。
其实从保险费用上也能看出端倪,新能源车保费轻轻松松比燃油车高出15%到30%,保险公司不是傻子,既然给出了职高的保险费选项,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要再迷信新能源车了,如果这些硬伤解决不了,又何谈强制报废燃油车呢?
其实新能源车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看似环保实则未必,虽然在使用过程中新能源车没有燃油的损耗,看上去绿色环保,但实际上很多人没有说明白废旧电池这笔账:
新能源车在制造的过程中本身就比燃油车的消耗大,电池这个大件更是消耗资源的大户,现在我们国家的第1批新能源车已经到了电池退役的高峰期,这些电池都将成为环保的一大压力!
电池进入退役高峰期如何发挥余热?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大问题,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特别让人头疼。
作为新能源车整辆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决定了车辆的续航和性能,而这些电池使用寿命大约为8年,随着早期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如今这些老家伙们正逐步进入退役高峰期。
处理这些退役电池成了大麻烦,放着不管显然不行,直接丢弃肯定不对,一招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这就形成了新能源车行业中的第二座大山,怎么把这些退下来的电池妥善处理掉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
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大方向上看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可以从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这两方面下功夫。
梯次利用就是把那些虽然不能再给车提供充足动力的电池拿来用在其他耗能较低的地方,储能设备、通信基站和路灯。都是很好的选择。
再生利用就更容易理解了,把废旧电池拆解破碎之后提炼出里面的锂、铜、铝这些金属资源。
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安全性就是其中的一大难题,既然是退役电池,那很多电芯的结构已经不稳定了,如果在拆解的过程中或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不合适,后果那是相当严重。
目前业内要求这些电池在梯次利用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分类、重组,把这些退役电池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地榨出来,而这个过程也得保证不产生新的隐患,所以操作难度和精细度都很高。
而且梯次利用市场也面临着不少现实瓶颈,当前对退役电池的需求量远远不足,很多时候就算把电池搞好了也不一定找得到合适的地方接收它们。
这就让很多电池提前退役后还得躺在那儿闲着,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规范化难题。
工信部对再生利用也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处理过程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弄弄,不论是拆解、破碎还是冶炼,每个环节都有明文规定。
对金属的回收率非常严格,工信部要求铜和铝这些金属的回收率不能低于98%,锂的回收率也得达到90%以上。看上去上没毛病,但在无形中增加了回收的门槛,本来国内进行大规模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厂家就不多,这样搞下来能够进行这样业务的厂家就更少了。
所以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回收企业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的问题,数据统计连25%都达不到,在行业内还出现了许多游击队式的企业。
他们根本就没什么环保意识,也从来都不遵守正规的处理流程,焚烧和简单打粉成了常态,拿起电池就来,直接造成大量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而且这些不合格企业因为没有正规流程,可以把回收成本压的非常低,反而抢了走正规军的生意,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
这让整个回收市场非常混乱,有些废旧电池还可能回流市场,再次做成翻新电池卖出去的安全隐患直接被忽略,这对国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放弃信心,虽然现阶段问题不少,但未来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已经开始研制能量密度更高的新型电池,预计2025年底量产的半固态电池可以直接将新能源车的续航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
结语
未来随着充电桩普及和800V高压平台技术的成熟,充电几分钟开300公里的梦马上就能实现了,所以电动车一切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