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后,宗室及遗臣在南方建立的多个政权的统称。
关于南明政权的数量,历史学界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因对“政权”的定义不同(如是否包括短暂存在或未广泛承认的政权)。
1、弘光政权(1644年—1645年)
建立者:福王朱由崧(明神宗之孙)。
都城:南京(应天府)。
南明第一个政权,控制江南地区,但因内部党争和腐败迅速崩溃。1645年清军攻陷南京,朱由崧被俘杀。
2、隆武政权(1645年—1646年)
建立者:唐王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
都城:福州(称天兴府)。
联合郑芝龙等势力抗清,但郑氏私心导致防御薄弱。1646年清军入闽,朱聿键被俘绝食而亡。
3、鲁王监国政权(1645年—1653年)
建立者:鲁王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
控制区:浙江、福建沿海。
未正式称帝,以“监国”名义抗清,与隆武政权内斗消耗实力。后退守舟山群岛,最终依附郑成功,1662年取消监国称号。
4、绍武政权(1646年,仅存40天)
建立者:唐王朱聿鐭(朱聿键之弟)。
都城:广州。
在隆武政权灭亡后仓促称帝,与永历政权内斗。清军趁机南下,广州城破,朱聿鐭自缢。
5、永历政权(1646年—1662年)
建立者:桂王朱由榔(明神宗之孙)。
控制区: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等)。
南明最长久的政权,联合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和郑成功抗清。
1662年,朱由榔在缅甸被俘,后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标志南明终结。
其他短暂政权或势力
淮王监国(1645年):淮王朱常清在浙江短暂监国,迅速失败。
益王政权(1645年):益王朱慈炲在江西建昌起兵,月余即溃。
郑氏台湾(1662年—168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沿用永历年号,但一般视为独立割据政权,不计入南明。
争议点
1、鲁王监国是否算正式政权:因未称帝且与隆武内斗,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地方势力。
2、绍武政权的合法性:与永历同时并存,引发正统之争,削弱抗清力量。
3、郑氏台湾的地位:虽延续明朝旗号,但已脱离大陆,通常被划归明郑时期。
总结
主流观点认为南明有5个主要政权: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绍武、永历。
若仅统计称帝政权,则为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共4个)。南明的频繁内斗和资源分散,加速了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