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晚风轻柔地拂过树梢,带着花香在社区里流淌。吃过晚饭,马越山照例下楼散步。小区路两旁亮起了路灯,与不远处文化书院暖黄的灯光遥相呼应。


累了,便拐进社区公园里那栋古色古香的文化书院。推门而入,几位好友已围坐在棋盘处鏖战正酣。“现在每天晚上都能在这儿找到乐子,走路走累了,来这里下棋、唠嗑、看书,比闷在家里强多了!”马越山笑呵呵地说。


自推行“夜间延时服务”以来,这座藏身于黄河路街道辛兴社区的“文化书院”悄然改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节奏。作为全市首个开在公园里的开放式书院,其全天候运营模式尤其受到上班族和老年群体的欢迎。“我们将各功能室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九点半,特别增设了24小时驿站和红色影院等。”社区党委书记李东升介绍,“目前服务群众超过1.5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白天有人气,夜晚有温度’。”

这种转变源于社区对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实施“公益+”运作机制,书院不仅汇聚了杜秀芳等27位非遗传承人,还吸引了辖区学校、公益组织等23家单位组成“文化合伙人”。在“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多元供单”的服务链条下,太极剑、中医养生等16类课程实现精准匹配。四点半课堂守护童心,编程研学启迪少年,职场技能助力中年,养生戏曲温润夕阳——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教育矩阵。


夜幕下的书院别有一番韵味。非遗工坊里,糖画师傅挥洒自如勾勒生肖图案;阅览室中,年轻父母轻声为孩子讲述绘本故事;庭院深处,“美好辛兴”文艺队正在排练原创情景剧。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正是社区精心打造的“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缩影。自2022年书院运营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80余场,惠及居民3300余人次,培育孵化居民自治组织12个。

“以前总羡慕大城市有图书馆,现在咱家门口的书院比城里更有味道!”喜欢翻看政治类书记的马越山说。随着“点亮夜经济 乐享夜精彩”项目的推进,书院正逐渐成为凝聚人心的文化磁场。当月光洒在飘着墨香的宣纸上,当评书声与虫鸣交织成夏夜交响曲,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文化空间,正在重新定义现代社区的精神坐标。(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