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1

袅袅炊烟

小时候,我喜欢看炊烟。

风和日丽的时候,炊烟是直线上升的;风吹的时候,炊烟是斜着升起的;下雨的时候,炊烟也是袅袅升起的。

谁家有喜事了,炊烟就像在跳舞,乡村的炊烟一起升起,和谐而美好,它们像小鸟在歌唱,像岁月在抚琴,向着白云深处远游。

快放学了,背着书包,远远地看见家里的炊烟,心怦怦直跳,赶紧往家的方向跑。

放着牛儿,看见家里的炊烟升起,就把牛儿和夕阳赶下山。炊烟是母亲的忙碌,是家的温暖。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到了大都市,一年又一年,时光飞逝,我发现乡村越来越老了,越来越瘦了,炊烟也见得少了。

妈妈在家里依然保留着一个老灶。每次回家,母亲要揉面、发面,把一大团子面静置在面盆里。

而后,往锅里添水,往灶膛添柴,引燃,把面切成大小相等的剂子,用手做成圆状,贴于锅周。

添柴是有技巧的,开始大火,等锅盖冒气了就转小火,锅盖四周要盖平,再用棉布密封,蒸上十来分钟,揭开锅盖,一个个热气腾腾汽粑馍胖乎乎映入眼帘。

PART 02

深深眷念

家向南的方向,住着伯母。伯母街上有房,她却不住,执意住在乡下,种田种菜养牛。

快过年了,她家要杀猪宰羊。我和家人给她拜年,她腰椎不好,强直着腰,但脸上带着红光,招呼我们坐下,喝水,吃零食,自己在厨房忙碌了起来。

炊烟久久地升起,快到中午一点,伯母端上来一二十盘菜。每一道都土香土香。

尤其那一大锅胡萝卜炖羊肉,放些香菜,羊肉带点膻味,胡萝卜香甜软烂,盛了一碗,伯母再给我盛一碗,一边吃,伯母还一边做菜,那炊烟是缓慢上升的,温暖而持久的。

家往东的方向,是白云深处,大山深处,还住着我的三妈。过年了,亲戚都喜欢往她家跑,因为她好客,手艺好。

来客人了,三妈总是围上围布,站在专门为她加高的砖上,围着灶台,干净利索做上一二十碗菜。


她做的香肠,是自己养的猪杀了肉灌的,再经过太阳晒和烟火熏,可以说是天下最回味的香肠。

喝了酒,吃了饭,最后三妈还把香喷喷的米饭锅巴加水熬一锅稀饭。我们都吃上一碗,浓香沁人心脾。

每次回家乡,都往白云深处觅炊烟。

我不喜欢往城市富裕亲戚家跑,更喜欢往山沟沟穷亲戚家跑,在我眼中,他们更舍得,更热情,更好客,饭菜更香。

他们坚守的炊烟放飞希望,放飞幸福,放飞快乐,放飞荣光,是游子一种浓浓的情怀,一种淡淡的乡愁,一种深深眷念,是乡村坚不可摧的根。

故乡不死,炊烟不亡。


作者:杨兵

图片:新华社

设计:靳韫瑜

编辑:倪杨金子

策划:李芸聪 倪杨金子

监制:王岩 高雅

主播丨李容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