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航博物馆里做一架液压动力的飞机航模,登上歼-8E体验一回战斗机驾驶员的感觉,参加航空航天及抗战胜利80周年知识有奖竞答……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5月17日至5月24日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与文博馆推出"北航博物馆周""7个1"系列活动,向校内外航空航天爱好者们发出邀请。


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携手工信部7所部属高校博物馆,共同发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发挥场馆育人功能,为国际博物馆日献礼。其中,"北航博物馆周"的"7个1"系列活动预约火爆。学院路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校史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沙河馆增加开放时间,5月17日—5月24日延时闭馆至晚8点,5月18日开放参观。市民可以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体验动手制作航模并放飞,或聆听"军迷大讲堂",或在沙河校区博物馆体验"时空隧道";还可以在5月21日参加线上线下同时举办的航空航天及抗战胜利80周年知识有奖答题,赢取限量版纪念礼品;更可以预约参加5月24日的"我要上飞机"活动,登上学院路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伊尔14",和沙河校区博物馆室外展区的"歼-8E"(现场扫码报名,两校区各限报100人)……

5月18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航学院路校区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看到,大批大小观众涌进这座我国第一所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空科技博物馆,观看馆藏的400余件国内外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从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到歼-10A主力战斗机,从全球仅存2架的P-61B型"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到"鹞"式战斗机,从全国唯一一款高校研制并列装的WP11A-1发动机到东风二号导弹、神舟七号舱外航天服等航天重器,跨越百余年的航空航天史上精品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大学生志愿者的讲解更增添了观展的专业性和趣味性,而歼-10A战斗机更是大家拍照打卡最集中的展品。

在博物馆教学区,20名小朋友正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制作橡皮筋动力飞机、液压动力火箭两种航模。把两个圆柱形水瓶按比例拼接起来,把机身、机翼和机尾用双面胶粘贴起来,再检查箭体、机体是否端正对称——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制作完成后,大家来到室外放飞。伴随着小朋友们的欢呼声,火箭和飞机腾空而起,也放飞了他们热爱科技、向往蓝天和宇宙的梦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汪浩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