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心怡
坚持“真”下去的《歌手2025》首播当日,再度印证了长视频无可比拟的话题制造能力。
#单依纯太牛了##歌手排名#相继爆了微博热搜,当晚整个微博娱乐榜几乎是屠榜式存在。
尽管首发阵容官宣时引起不少失望声,但网友们还是“口嫌体正直”加入了这一场音综狂欢,纷纷敲起手中的键盘,实时分享起对于节目的感受,乐评人与各路博主也趁热打铁,用自身专业角度展开评论,与大众观点交织汇聚,让整个社交媒体好不热闹,抖音热榜、小红书热点榜等多个核心话题榜单皆有《歌手2025》不少身影。
各社交媒体关于《歌手2025》讨论
长视频需要“歌手”时刻,而《歌手2025》也在努力维持出上一季所成功实现的“迈向全民”。
诚如节目结束的第一个周末,不少地方文旅短视频账号选择陈楚生的《将进酒》作为BGM,宣传自家文旅,足见《歌手2025》稳住的影响力。
当one take直播重塑“歌手IP”之后,走到第二年的《歌手2025》,面对形式不再新鲜、热门歌手不愿接招的“先发”困局,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求变”信号。在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变化背后,作为长视频稀缺的“全民样本”,“歌手IP”会不会生长出新的模样?需要《歌手2025》持续解答。
01
用“争议”替代“玩梗”,
稳住高话题
《歌手2025》首场直播结束当晚,#歌手排名 我被资本做局了#就跑到了微博前列。
诚如上一季那英扛下了所有且引发“五旬老太守国门”的全网造梗狂欢之后,这一季开场就急着“8进7”淘汰赛制,引发全网观众各有各想法的“最终排名”与“谁该淘汰”,成了最大的话题源泉,“争议”二字便铺天盖地而来。
《歌手2025》第一期排名
单依纯第一,是不是被捧得太高?
第二个登场、唱完热搜就出现“难听”的陈楚生为何能拿下第二位置?
开头出现明显失误、后续靠“妈妈”式情感表达稳住的白举纲,居然能超过欧美机能怪Grace、排名第五?
林志炫也被“做局了”,怎么就变身“发疯的金刚鹦鹉”?改编的《悟空》成为第一场竞演网友最高频率提及的“难听”选项?
BENI淘汰的意难平,是因为选歌、出场顺序,还是这届国外歌手就只是“陪衬”?
关于大众评审粉丝化,以及节目组介入选歌和高调捧人、保人的质疑声纷纷化作“我被资本做局了”的注脚,喧嚣整个中文互联网社区。
白举纲《河流》
毫无疑问,以上都是网友们宣泄情绪的出口。
往届节目自然也会盘旋着“大众评审的耳朵出问题了吧”等类似声音,以表达对排名的不满,而《歌手2025》首期直接拉爆#歌手排名#离不开以下三点:
其一,音乐性的回归与提升。
八位歌手竞演稳定性相对一致、彼此没有巨大差距,自然让观众无法向上一季一样直接宣布国外歌手封神,千人千面的排名选择也就不难理解。再加上更多元音乐因素的加入,古风、嘻哈、京剧等汇入到歌曲改编里,诚如林志炫首期就在“改变自己”,能不能接受,大众都有不同看法。
林志炫《悟空》
音乐性大于故事性之后,部分网友自然会从更多维度找“事情”。
其二,“现场”与“屏幕”的区别。
从各路现场参与投票的大众评委在社交媒体晒出的repo可以看出,在八位歌手稳定性相对一致、没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之下,节目现场沉浸式体验感与隔着屏幕的细致化听感,区别被进一步放大,例如不少现场评审都会因为走进白举纲的情感抒发而给出票,而网友们却耿耿于怀“明明一开始白举纲最不稳”。
如何化解这些“不满”,节目组早有准备,在开播之前宣布了这次所有大众评委的投票结果全部在线上透明可查,以确保《歌手2025》对于“真”的坚持到底,却仍旧阻挡不了网友们排山倒海的情绪抒发。
也正是这些“千人千面”的排名争议,或惊喜、或惊讶、或惋惜的情绪拉扯,稳住了《歌手2025》的高话题。
如果说《歌手2024》是直接拉爆全民情绪,那么,《歌手2025》则是在提供多元选择之下,让不同圈层找到共振且破圈碰撞。二者体现了两种长视频内容的不同创作之法,皆获得了不俗效果。
回归到首发阵容和首场揭榜嘉宾的选择上,抛开外国歌手,几位中国歌手中,单依纯、陈楚生、GAI、马嘉祺、阿云嘎自带粉丝基础,且都在线上,每一场表现、每一次排名势必都会引起粉丝的讨论,以及路人的质疑。在选人难的情况下,前两期打出这样的排兵布阵,也不免让人猜测《歌手2025》对于话题“先声夺人”的布局。
《歌手2025》首发阵容
特别是到了第二期,饭圈属性更加明显的马嘉祺强势揭榜,其最终排名和结果不管如何,都无疑会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不同圈层的强battle。
“预见争议”这一招,《歌手2025》不宜多用。
02
要讲的“新故事”,
开头顺利吗?
《歌手2025》制片人张丹阳在媒体发布会上直言:“台上所坐的八位歌手,和未来会来到《歌手2025》的歌手,是我们在现在的乐坛中,能请到的、能唱现场的、够胆来的、最好的阵容。”
这是节目组对于首发阵容缺少全民性歌手且全民吐槽“没有新鲜感”的一种直接性回应,而更重要的回应是——如何讲出一个新的故事。
如果one take直播让“歌手IP”焕新,那么,没有参与过全程场场直播的歌手,对于《歌手2025》来说能谈得上“第一次参加”,只不过如今的首发阵容除了几位外国歌手,国内歌手几乎都是音综常客,制造新鲜感这事在这一层面又打了点折扣。
陈楚生《将进酒》
诚如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题材选择石破天惊之后,第二季的《我是歌手》直接拿出了邓紫棋式新故事,让观众对于这档音综再添“膜拜”。
今年的《歌手2025》同样面临这样的局面——既先要稳稳接住《歌手2024》的“石破天惊”,又要立马讲出令人惊喜的“新故事”而让“焕新IP”延续下去,后者显得更至关重要。
巧合的是,《歌手2025》拿出了与《我是歌手第二季》一样的解法,那就是讲好“捧新人”的故事,只不过11年前是“横空出世”的邓紫棋,而今年是“久负盛名”的单依纯。
从《歌手2025》的造势和前采来看,节目组对于单依纯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她的唱功机能、情感驾驭与金曲制造能力,也早已是新生代歌手里的领先者。
单依纯《珠玉》
开场提出“破局”的主题,镜头下一秒第一个歌手介绍就对准单依纯;换场中间聊天环节、抛梗、接梗的人选等,这些任务不少也落在了单依纯身上……好在单依纯通过高难度的《珠玉》接下了节目组的“解法”,并通过高话题和首场第一,完成了自己的首秀。
太牛了##单依纯 第一#等高位热搜背后,似乎让大众看到了一种“《歌手2025》新王登位”的即时感,单依纯显然首战就拿下“大女主剧本”,或许《歌手2025》也急于告诉所有有热度的歌手:“来我这里,也是能进一步飞升的。”
但是,第一期就直接给到“新人上位化身大女主”的故事,能否成为大众的“追剧”动力,从而让《歌手2025》顺利维持高热度下去,显然相比第二季的邓紫棋与《歌手2024》的那英,都有难度。
《我是歌手(第二季)》邓紫棋
邓紫棋到了第三期才拿下第一,随后便是周笔畅、张杰、茜拉等多位年轻唱将围攻狙击的故事;“那英=歌王”的认知尽管一开始就确定,但面对外国歌手的来势汹汹,英子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水平、以什么样的方式夺得歌王,都成为“悬念”……
急于输出“新人上位”的《歌手2025》,在悬念设置上并没有如上一季那般巧心,第一期结尾直接放出马嘉祺、阿云嘎揭榜,被外界一看都知道是不可能成为“狙击”单依纯的存在。
这就是《歌手2025》所面临的新故事开局——“捧人”太早、伏笔没出现、惊喜也没预埋。
03
要让《歌手2025》
更精细一些
“新人能否最终称王”的故事从当下的反馈来看,更多会是粉丝所长期关注的,大众能否对这一故事买单,还需更多“一波三折”去刺激。
好在这一故事线虽然急于被捧出来了,但直播这件事本身就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歌手2025》仍旧有更多的“支线”会随着不确定性随时有引爆的可能——“欠他一个歌王”的林志炫在突破自我之后,能否再创神作,让观众齐呼“大神归位”?揭榜的马嘉祺,能否打破大众的刻板印象,来一场偶像实力般的胜利,让节目组的流量再上一层……
《歌手2025》揭榜歌手
但是,节目组不该过于依赖于直播的不确定性,毕竟“直播”只是引擎,而掌握引擎的人,其手艺如何,才是最终集聚威力强弱的关键。
《歌手2025》的“手艺”还可以再精细一些。
其一,“钩子”设置。
时间回到《歌手2024》,首期袭榜歌手音频的释出、第二期揭开袭榜歌手真面目,悬念拉满,宛如让观众看了一场“悬疑大片”,而这样的巧心设计在这一季一开始并没有沿袭。
虽然《歌手2024》也出现了断眉般“失约”,但其第1-4集所释放出的创作能量,不只是直播的作用,更是综艺人手艺的极致体现,诞生了一部拉观众回到大屏的“好剧”。
微博截图
愿《歌手2025》能把这样的手艺精神延续下去,并不仅仅是在赛制上增加淘汰率起到“刺激”就行,而是真正让走进去的观众看到“钩子”,并随后放出更强的“钩子”,让“变化”这一鲶鱼出现的更及时、威力更足,让综艺的新的叙事能力进一步释放。
其二,人选惊喜度。
对于《歌手》系列来说,能请到哪些歌手意味着可以给到观众哪些进场的理由和对于音乐的期待,甚至是整个节目组的品味和风格,尤其是首发歌手阵容,可以被视作这一季整体水平的首次集中展现和定调。
社交平台上依然有歌手不断发出报名信息,以表达自己想登上《歌手》舞台的心,也不断有网友在推荐自己认为可以登上舞台的歌手。或许比起最后的歌王之争,对于《歌手2025》来说,在首发阵容不尽如人意下,观众对于新血液和能力者的渴望更甚上一季,《歌手2025》在匹配好“流量”之后,选人能够再大胆一些、再精细一些。
微博截图
“谁来狙击单依纯?”这一问题的答案,希望最终能出乎意料。
其三,音乐性爆发。
在首期节目播完之后,单依纯的《珠玉》跑上了各个音乐流媒体榜单的“前茅”,或许从这一季大家都很稳的状态之下,《歌手2025》将极有可能弥补爆款音源缺失的遗憾。
而在去年的前瞻文里关于音乐性,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就曾强调过两点——
《歌手2024》黄宣输给海来阿木
首先,赛制不要只为话题做服务,而是能否让音综回归音乐本身。诚如《歌手2025》第一期一上来的淘汰赛,的确让排名与淘汰争议成为最强话题源泉,但也可能束缚了歌手们的表达,求生还是求变,或许都该通过一定的赛制缓冲,给到歌手们更多的选择。
其次,要提升音乐审美多元化,挖掘一个新的音乐审美走向。首期里三位男歌手都选择了中国风融入,成为了网友的一大调侃,这也预示着这季歌手的创作可能“更多元”,但也有可能会玩得“都一样”,这是节目组在人选和选歌上最该“主动”的地方,而不是简单的来一个大众金曲与自我选歌的分割。
GAI《炁》
相比《歌手2024》,《歌手2025》显然更急了一些,也更糙了一些,但它的强力引擎已经发动,无法停下,只能继续加速滚动下去。
它仍旧是长视频乃至整个娱乐内容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因此,关于它的最终走向,现在还无法早下结论,毕竟我们都坚信其背后的这批坚守长视频“守门人”,必然会拿出更精细的手艺去推动这一IP永远走在前头、继续“爆”下去。
《歌手2025》,请让“改变的力量”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