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借钱这事,看似是金钱往来,实则最考验人情冷暖。

老话说“谈钱伤感情”,借给亲戚朋友钱之后,一旦做错事,真能让往日的情分付之东流。借钱给亲戚朋友之后,别做这三件糊涂事,容易翻脸成仇人




一、别把催债当“秋后算账”,把握分寸才能留住情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道理人人都懂,但催债的火候却不好拿捏。有人一到约定还钱的日子,就像“催命符”似的,电话、短信轮番轰炸,还话里话外阴阳怪气:“哟,说好的还钱日子,不会忘了吧?”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任谁心里都不痛快。
古人云“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催债前,不妨先问问对方近况:“最近手头周转还顺利不?之前借你的钱要是有困难,咱可以再商量商量。”给人留足面子,说不定对方反而会主动说明情况。我邻居王叔就是个反面例子,他侄子借钱后晚了几天还,他直接在家族群里点名催债,搞得侄子下不来台,叔侄俩到现在都不说话。
还有些人,催债时总爱翻旧账:“当初要不是看在亲戚份上,谁会借你?”这话一出口,对方就算还钱,心里也憋了一肚子气。催债是为了收回钱,更是为了维护关系,把话说得软和些,比硬邦邦的指责管用一百倍。




二、别当“甩手掌柜”,定期沟通才能避免“烂账”
很多人觉得,钱借出去了,只要对方没说还不上,就不用管了。老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越是信任对方,越不能当“甩手掌柜”。朋友小张就吃过这亏,他把钱借给发小后,三年都没问过一句,等他自己急需用钱时,才发现发小早就把钱拿去投资失败,根本还不上。
隔段时间主动联系一下,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彼此的钱负责。可以借着闲聊的由头问问:“最近生意咋样?要是手头宽裕,先还一部分也行,我这边也能周转周转。”既表达关心,又委婉提醒还钱。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定期沟通,既能避免对方忘记,也能及时发现对方是否有还款困难。
要是对方确实遇到难处,与其放任不管让债务变成“死结”,不如坐下来重新商量还款计划。延长还款时间、分期偿还,总比最后撕破脸强。




三、别拿“情分”当挡箭牌,该留证据就得留
有人觉得,都是亲戚朋友,借钱打借条、留转账记录太伤感情,还信誓旦旦地说:“咱俩这关系,还怕不还?”可现实往往很残酷,“人心隔肚皮”,真到了翻脸的时候,没有证据,哭都没地方哭。
我同事小李借钱给表哥,因为是亲戚,既没写借条,转账也没备注用途。后来表哥赖账不还,说这钱是小李“赠予”的,小李气得够呛,最后闹到法院,因为证据不足,钱也没要回来。老祖宗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哪怕是最亲的人,借钱时也要留好凭证。
借条上要写清金额、用途、还款时间,转账备注“借款”,最好再让第三方见证。这些步骤看似麻烦,却是保护自己的“护身符”。记住,留证据不是不信任,而是给双方的关系加上一道“安全锁”,真到了关键时刻,证据比一百句“我相信你”都有用。
借钱给亲戚朋友,本是出于情分,但这份情分需要智慧来守护。不做催债的“急先锋”,不当放手的“甩手掌柜”,更别当没心眼的“老好人”。把握好这三点,才能让钱有去有回,情分长长久久。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守住钱,也是守住彼此的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