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实践,是教育的鲜活课堂。从田间地头的“自然学堂”到匠心独运的“非遗工坊”,从科技赋能的“智慧农场”到家校联动的“生活课堂”——金堂县各学校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让“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扎根童心,让“创造向未来”的种子悄然萌发。

今天,我们将走进金堂县三溪镇小学的劳动教育现场,看孩子们如何用双手丈量土地的温度,用汗水浇灌成长的智慧,用创新点亮劳动的意义。

金堂县三溪镇小学秉承“五育融合,劳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四季为轴、以劳动为媒,构建“春种-夏长-秋收-冬享”闭环式劳动课程体系。通过种植、养殖、养护、收获、分享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感悟生命成长、传承农耕文化,实现劳动育人目标。

一、四季课程,劳动育人

以劳动为依托,在实践探索中达成五育融合目标。


01

春种·播种希望

感知自然规律,培养责任意识与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规划:学生分班级认领“责任田”,学习翻土、选种、育苗(如蔬菜、花卉) ;学科融合:结合科学课(植物生长条件)、数学课(测量种植间距)、美术课(绘制种植计划图);德育渗透:通过“我的种子日记”记录成长,感悟生命与耐心的重要性;家校共育:通过家务劳动、亲子种植等活动强化教育热情,培养同理心与协作能力,拉进亲子关心,培养感恩之心。





02

夏长·成长担当

在养护与养殖中培养责任感、担当精神和生命关怀意识。

(1)养殖兴趣小组——“小小养鸡工程师”

从孵化到成长:兴趣小组的学生全程参与30只鸡的孵化(观察温控、湿度)、育雏(喂食、清洁)、日常养护(防疫、健康监测、每日喂水喂食、打扫鸡舍等);科学记录:填写《养鸡日志》,记录体重变化、食量、行为习性(如啄食规律),结合科学课分析数据;责任分工:设立“饲养员”“卫生员”“健康观察员”等岗位,每日轮岗,培养职业初体验。





(2)班级责任田——“绿野守护者行动”

分组认领:每班划分“班级田”,种植夏季作物(如向日葵、辣椒),小组轮流负责浇水、除草、施肥;问题解决: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特点,学习调整养护方案(如搭建遮阳网、排水防涝);成长对比:通过测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等,制作“植物成长时间轴”,感悟生命韧性。在生长旺盛的漫长夏季中,学生与动植物一起长大,在汗水与欢笑中,担当动植物“守护者”,更成为懂得担当、敬畏生命的成长者。


03

秋收·收获喜悦

体验劳动价值,锤炼毅力与感恩之心。 在售卖环节中培养计算能力、沟通能力和初步的商业思维。

(1)丰收大作战

快乐采摘日:组织学生分组采收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体验收获的喜悦;产量统计课:称重记录各类作物产量;计算亩产量、总产值等数据;品质品鉴会:评选“最甜瓜果”“最美蔬菜”等,学习农产品品质评价标准。


(2)小小农贸市场

售卖准备:分组设计摊位招牌、定价策略,学习使用电子秤、计算器等工具,真实交易自己养殖的鸡和种植的蔬菜。通过真实的劳动收获和商业实践,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丰收的喜悦,更在称重计算、讨价还价、团队合作中收获课堂上学不到的成长经验。每一次交易都是财商教育的生动课堂,每一份分享都是品德教育的自然渗透。


04

冬享·分享成果

传承饮食文化,学会分享与创造。

厨艺大赛:以自种蔬菜与自己养殖的鸡为食材,分组设计“感恩菜肴”,邀请家长品尝评比。丰收宴:用自产食材举办班级聚餐,将自产的食材与家长共享共品,体验分享的喜悦。






二、大手拉小手,特色“橙”长课程

立足特色,创新课程。在实践中推动家校共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为做好劳动育人课程,促进家校共育,学校依托金堂县三溪镇脐橙特色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创新设计了“橙”长课程系列活动。活动面向四、五年级学生及家长开放,通过亲子共同锄草、松土、种植,实现亲子间亲密互动的同时,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父母辛劳,劳动果实不易,学会珍惜食物、理解父母、掌握技能。



三、评价反馈,提升兴趣

以评促进,以评促改。过程性评价:通过“劳动成长档案袋”记录日记、照片、作品;展示性评价:举办“四季劳动博览会”,学生汇报成果; 家校共评:家长参与“劳动之星”评选,反馈孩子家庭劳动表现。


四、劳动之树,开花结果

以孙琴老师为代表的科学团队以金堂县三溪镇“脐橙”为载体,深入开展了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劳动者的智慧与担当。由团队撰写的成果转化案例《花果同树 教学相长—建构家乡的科学实践课程》获得四川省一等奖。

金堂县三溪镇小学以“四季劳动”为纽带,将课堂延伸至自然与社会,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脚下有泥、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新时代劳动者。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让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