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林,我是医院的王医生。你儿子刚刚割腕自杀,情况危急。“
”他留下的遗书里只写了一句话:'爸,这二十年的债,我还不起了。'"
电话那头陌生的声音如同一记重拳,击碎了我在泰国普吉岛酒店房间内的宁静。
"什么债?我儿子欠谁的债?"我猛地从床上弹起,手抖得几乎拿不稳手机,"
他怎么样了?在哪家医院?"
"北京第三医院急诊科,病情稳定,但需要家属尽快过来。"
挂掉电话,我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打开笔记本电脑订机票。
然而,当我输入信用卡信息时,屏幕上跳出一行刺眼的红字:
"支付失败,信用额度已超限。"
我颤抖着拿出钱包里的六张信用卡,依次尝试,却全部显示"透支超限"。
翻开护照夹层的家庭照片,想看看儿子的脸,却意外地掉出一张我从未见过的纸条。
我打开一看,是一张欠条,上面赫然是我的签名,金额一栏写着:100万。
01
"#退休生活# 今日普吉岛,明天曼谷,后天清迈。52岁,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对着酒店大堂的豪华沙发自拍一张,配上这段文字发到朋友圈。
然后拖着行李走出大堂,转进旁边一条狭窄的小巷,来到一家廉价旅店。
"林先生,您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203房间,三天一共900泰铢。"前台的泰国姑娘递给我一把钥匙。
这才是我真实的住所,不是社交媒体上展示的五星级酒店。
我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在豪华酒店的大堂坐上半小时,拍几张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就能收获一片羡慕的评论。
"老林真会享受生活,比我们这些还在给儿女攒钱买房的强多了!"
"退休就应该这样,活出自我!"
"羡慕啊,环游世界的退休生活!"
每次看到这些评论,我都感到一阵虚荣心的满足。
没人知道我实际上是住在狭小闷热的廉价旅店,晚餐是泡面加火腿肠,出行全靠公共交通和拼车。
回到简陋的房间,我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写我的旅行博客《退休后,我环游世界的1001天》。
这个博客已经积累了将近五万粉丝,我经常分享"如何用退休金过上富足生活"的经验,甚至接到一些旅行社的推广邀请。
屏幕上还开着视频通话的窗口,那是三小时前和儿子小林的对话。
"爸,普吉岛怎么样?看起来挺奢侈的。"小林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当然了,比你们整天为房子发愁值钱多了!"我把摄像头对准酒店大堂的水晶吊灯,"这家酒店一晚上两千多,但值!人生苦短,要会享受。"
"嗯,您开心就好。"小林的回答很平淡,"对了,小宇最近老生病,医药费有点紧张..."
"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事自己解决!我当年可比你们困难多了。"我故作轻松地打断他,"年轻人就该多吃点苦,别老想着依靠父母。"
"我不是这个意思..."小林欲言又止。
"好了,我明天要去曼谷了,先不说了。"我找借口结束了对话,关掉摄像头后,长舒一口气。
从冰箱里拿出一包泡面,接了热水泡上,掏出记事本算这个月的收支。
退休金6000元,已经提前支取;
信用卡A还有3000额度,卡B、卡C全部刷爆;
卡D、卡E、卡F的最低还款即将到期,需要至少还6000元。
我咬着笔头,焦虑地思考如何熬过这个月。
也许可以借用旅行认识的朋友信用卡?或者找一些短期的导游工作赚点外快?
手机突然响起提示音,是一条银行短信:"尊敬的客户,您的信用卡已逾期三天,请尽快还款..."
我烦躁地关掉手机,拿起泡好的方便面。
这种窘迫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八年,自从我52岁提前退休,告诉所有人要环游世界开始。
谁都不知道,我所谓的"退休旅居",不过是一场精心编织的谎言。
02
八年前,我从国企提前内退,拿到一笔不算太多的补偿金。
当时小林刚大学毕业,工作还不稳定。
"爸,我想买套小房子安定下来,首付还差二十万,能不能..."电话那头,小林小心翼翼地试探。
我当时正站在单位楼下,手里拿着内退文件和补偿金支票,心中五味杂陈。
三十年的工作生涯就这样结束了,而我除了这笔补偿金,几乎没有任何积蓄。
"买什么房子!现在房价这么高,不值得!"我听到自己斩钉截铁地说,"
我这辈子没买房子照样活得好好的!租房多自由,想搬就搬。"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我决定环游世界去了。趁着还走得动,到处看看。"
我脱口而出,其实这个念头刚刚才冒出来。
"环游世界?"小林明显愣住了,"那补偿金..."
"这是我工作三十年的血汗钱,我凭什么给你买房子?年轻人靠自己!"
说完这话,我突然感到一阵轻松和刺激,仿佛打破了某种枷锁。
第二天,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第一条"退休环游计划"的动态,配上网上找来的某个海滩照片。
评论区瞬间沸腾,亲友们既惊讶又羡慕。
"老林这决定太棒了!活出自己!"
"不给子女攒钱买房,自己环游世界,这才是正确的人生!"
看着这些评论,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于是,我把补偿金的一部分用来购买了一套专业的摄影器材和一台高配笔记本电脑,开始了我的"环游世界"生涯。
刚开始还算顺利,补偿金支撑我在国内各省游玩了半年。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精心筛选最美的景点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配上夸张的文字描述。
然而半年后,资金开始紧张。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一点,尤其是小林。
在我精心构建的人设中,我是那个洒脱不羁、不为房子发愁的"人生赢家",怎能轻易认输?
就这样,我开始了信用卡循环负债的生活。
一张卡刷爆了,申请新卡;新卡额度用完,去小贷公司借钱还旧卡;
眼看无力偿还,就逃到国外躲债。
我用最少的钱,营造出最奢华的假象。
小林的婚礼我没有参加,理由是"正在马尔代夫参加摄影活动";
孙子小宇出生时我也没回去,只是发了个象征性的红包,声称"南美洲的机票太贵了,改日一定补上大礼"。
实际上,那时我正在泰国曼谷近郊的一个小旅馆里,数着仅剩的几百元活动资金,焦虑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每次小林打来视频电话,我都会找个豪华点的地方站着,或者租一辆好车坐在里面,告诉他我过得有多精彩。
而每当他委婉提出经济困难时,我就会立刻打断,教育他要自立自强。
"现在的年轻人太依赖父母了!我们那时候什么都靠自己!"
说这话时,我刻意回避自己正在信用卡透支的事实。
03
就这样,我的"旅居生活"持续了八年,从国内到东南亚,再到一些签证容易、消费较低的国家。
我从未踏足欧美,因为那里的费用我根本负担不起。
但在社交媒体上,我是去过"巴黎铁塔下喝咖啡"、"纽约中央公园漫步"的人生赢家。
这些照片当然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假象,有些是P图,有些是在模仿景点拍摄的。
我甚至购买了一些国外博主的照片使用权,稍加修改后发布,向所有人展示我"奢华而自由"的退休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小林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冷淡。
从一开始的热情询问我的旅行见闻,到后来简短的问候,再到现在的几乎不联系。
去年春节,我照例发了一条"在泰国过年,感受异国风情"的动态,配上精心准备的丰盛年夜饭照片。
然而刷了半天,都没看到小林的点赞或评论。
我试着给他发了个红包,很快被退回,备注是:"不用了,我们过得挺好。"
一种不安开始在我心中蔓延。
当晚,我尝试视频通话,小林接了,但全程只能看到天花板,他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爸,我这边挺好的,您继续享受您的生活吧。"
"小宇呢?让我看看外孙。"我强作镇定地问。
"他睡了。下次吧。"
通话很快结束,留下我一人对着屏幕出神。
我打开小林的朋友圈,发现最近半年几乎没有更新,最后一条还是去年六月发的,是个转发的养生文章。
出于好奇,我用另一个社交账号搜索小林,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屏蔽,无法看到他的任何动态。
这反常的迹象让我决定回国看看。
但当我查询机票时,才发现自己的经济状况已经无法支持一张回国的机票,六张信用卡全部刷爆,退休金还要等到下月才发放。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那通王医生的电话打来了。
04
从泰国回到北京,我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
卖掉了随身的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借了几个微信好友的钱。
还向一家华人开的小贷公司借了高利贷,才凑够了机票钱。
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时,我的手机就开始不停地震动,全是各种催债短信和未接来电。
我强迫自己无视这些,直奔医院。
北京的冬天比我记忆中更加寒冷,刺骨的北风吹得我直打哆嗦。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北方的冬天了,在社交媒体上,我一直是在温暖如春的热带度过每一个冬季的"幸福老人"。
第三医院的急诊部忙碌而嘈杂。
我问了护士台,被告知小林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9楼神经内科。
电梯里,我做着深呼吸,想着该如何面对儿子。
八年了,我们几乎没有见过面,只通过视频和短信联系。
他现在什么样子?
会不会责怪我这么久没有回来?
那句"二十年的债"到底是什么意思?
电梯门开了,我走向护士站。
"您好,我找病人林小平,他是我儿子。"
护士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林先生是吗?请稍等,我需要确认一下。"
她拿起电话,低声说了几句,然后转向我:"对不起,病人家属已经明确表示不允许您探视。"
"什么?不可能!我是他父亲!"我提高了声音。
"对不起,这是病人和家属的意愿,我们必须尊重。"护士的态度坚决。
我站在那里,感到一阵眩晕。自己的儿子拒绝见我?这是什么情况?
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个年轻的护士经过我身边,小声说:"911房间,但我劝你别去,他情况不太好。"
我向她投去感激的目光,快步向911病房走去。
病房门紧闭,门上有个小窗口。
我透过窗口看进去,看到一个瘦削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手腕缠着厚厚的绷带,面色苍白。
那是小林吗?
他比我记忆中消瘦了太多,眼窝深陷,嘴唇干裂。
我的心像被人揪紧了一般。
这是我的儿子,我唯一的孩子,现在却像个陌生人一样躺在那里,而我甚至不被允许进去看他。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充满敌意的女声:"你还真敢来!"
我转身,看到一个削瘦的女子站在走廊上,眼睛红肿,显然刚哭过。
她应该是小林的妻子小雯,我们只在视频里见过几次。
"小雯,我..."我刚开口,她就快步走上前,不由分说地把我拉到安全楼梯间。
"请你离开这里!小林现在情况很不稳定,医生说看到你可能会引发二次自杀!"
她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愤怒和恐惧。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王医生说他留了遗书,什么二十年的债?"我急切地问道。
小雯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你真的不知道?还是在继续装傻?"
"我真的不知道..."
"算了,你自己看吧。"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厚重的文件袋,重重地塞进我手里,"看完这个,如果你还有一点良心,就永远别出现在小林面前!"
说完,她转身离开,背影满是决绝。
我站在空荡荡的楼梯间,手里捏着那个厚重的文件袋,心中充满了不详的预感。
这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和所谓的"二十年的债"有关吗?
深吸一口气,我打开文件袋,抽出第一份文件。
当我看清上面的数字时,双腿一软,不得不靠着墙壁滑坐在地上...
文件最上方赫然印着"催款通知书",收件人是"林小平",金额一栏写着"人民币:3,762,418元"。右上角的落款日期是三天前。
我的大脑嗡嗡作响,手指颤抖得几乎拿不住文件。
三百多万?这怎么可能?
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上传来,一位中年医生匆匆走过,看到坐在地上的我,停下脚步。
"先生,您还好吗?需要帮助吗?"
"我...我没事。"我勉强站起来,靠着墙壁稳住身体,"请问,您是神经内科的医生吗?"
"是的,王志明,神经内科主任。"他打量着我,"您是...?"
"林小平的父亲。"
医生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他看了看我手中的文件袋,又看看我的脸:
"原来是您...林先生的情况很特殊,自杀未遂后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每次提到'债务'或'父亲'这两个词,他就会情绪激动。"
"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自杀?"我急切地问道。
王医生叹了口气:"从医学角度,他长期处于极度压力下,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的妻子提到,他这几年背负着巨额债务,几乎将全部收入都用于还款,生活极度拮据。“
”前天得知儿子病情加重需要手术,却拿不出钱,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的血液仿佛凝固了:"儿子?小宇生病了?严重吗?"
"相当严重,需要立即手术。但他们已经负担不起医疗费用..."
医生的话被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断,走廊上的红灯闪烁,护士们快速跑动。
"911房间病人情况危急!医生请速到!"广播里传来急切的呼叫。
王医生立刻转身冲向小林的病房,留下我一人站在原地,心如刀绞。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从走廊拐角处跑来,约莫五六岁的样子,脸色苍白,眼睛又大又圆。
"爷爷?"他怯生生地看着我,声音细弱,"你是爷爷吗?妈妈的照片上有你。"
我呆住了。
这是小宇?
我的外孙?
他看起来瘦小得不像话,脸色蜡黄,眼窝深陷,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症状。
"小宇?"我蹲下身,试图与他平视,却发现自己的视线已经被泪水模糊。
"爷爷,你能救救爸爸吗?"小男孩的眼睛里充满了希望,"医生叔叔说爸爸太难过了,看到你可能会好起来。"
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爸爸现在不舒服,等他好一点,爷爷一定去看他。"
小宇点点头,却突然咳嗽起来,一连串剧烈的咳嗽让他瘦小的身体剧烈颤抖,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小宇!"小雯的声音从走廊那头传来,她快步跑来,一把抱起孩子,警惕地看着我,"我不是让你在休息室等我吗?"
"妈妈,我看到爷爷了。"小宇虚弱地笑着。
小雯的表情变得复杂,她看了我一眼,低声对小宇说:"我们回去吧,爸爸需要休息。"
"等等!"我急切地拦住她,"小宇怎么了?需要什么手术?"
小雯冷笑一声:"现在知道关心了?" 她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费用50万。但我们已经负债累累,没有任何信用可以申请贷款。"
"我来想办法!"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用什么?你的环游世界积蓄?"小雯眼中满是讽刺,"哦,对了,您应该看看那个文件袋里的东西,特别是第三页和第十七页,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落到这步田地!"
说完,她抱着小宇匆匆离开,留下我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那个似乎装满了炸弹的文件袋。
我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颤抖着打开第三页文件。
那是一份债务合同,贷款人是"林建国"——我的名字,金额是100万,日期是八年前我刚退休的那个月。
签名栏赫然是我的签名。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从未签署过这样的合同,这是怎么回事?
急忙翻到第十七页,是一份医院诊断报告。
患者名字是"林小宇",诊断结果是"先天性心脏病,需手术干预"。报告底部有一行红字:
"基因检测显示,该病症可能与祖辈遗传因素相关。"
心脏病?遗传因素?
我模糊地记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做过的一次体检,医生提醒我有轻微心脏异常。
建议进一步检查,但我因为忙碌和侥幸心理一直没放在心上...
正当我思绪混乱之际,一个陌生男子走到我面前,西装革履,表情严肃。
"林建国先生?我是鑫辉投资的法务代表,关于您的欠款问题,我们需要谈谈。"
"欠款?什么欠款?"我一头雾水。
男子递给我一张名片,冷笑道:
"别装了,八年了,您儿子替您还了多少,您心里没数吗?现在他自杀了,剩下的债务,您打算怎么处理?"
我接过名片,只觉得天旋地转。
名片上印着"鑫辉投资有限公司",正是文件第三页那份合同上的债权方。
"我不明白,我从未借过..."
"林先生,证据确凿,合同上有您的签字和指纹。“
”如果您拒不承认,我们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男子的语气不容置疑。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医院广播再次响起:
"紧急通知,911病房病人再次出现自杀倾向,警戒级别提升至A级!家属请速到护士站!"
小雯匆忙从休息室跑出,抱着小宇向护士站奔去,在经过我身边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控诉。
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无力。
儿子再次试图自杀,外孙病重需要手术,一份莫名其妙的百万债务悬在头上,而我却连一张回国机票都几乎无法负担。
八年来精心构建的"退休旅居"假象,如同一座纸牌屋般轰然倒塌。
那个西装男子冷冷地看着我:"林先生,看来您需要时间消化。“
”这是我们的最后通牒,三天内,要么还款,要么我们对您和您儿子采取法律行动。"
他转身离开,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上回响。
我一个人站在医院冰冷的走廊里,手中紧握着那个装满秘密的文件袋。
突然意识到,我引以为豪的"环游世界"生活,可能一直建立在儿子的牺牲之上。
而当我终于鼓起勇气,继续翻阅文件袋中的内容时,看到的真相让我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