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人员居住条件最为理想的一线主战类水面舰艇,大概就是舰艇内部空间大、尤其是可容纳诸多保障性设备的航空母舰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海军航母这里,还是在中国海军现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中,它们的舰员居住条件、饮食保障、休闲娱乐手段和日常衣物洗涤等,都让许多在非航母类主战舰艇上服役的水兵们羡慕不已。不过呢,事情倒是也没那么绝对,在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且身为航空母舰发明国的英国这里,航母舰员的日常生活只怕要用“活受罪”来形容……


英媒相关报道的页面机翻

英国“每日邮报”发文称,造价高达35亿英镑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目前乃是一艘名副其实的“臭船”。据悉,受航母储罐故障和备件短缺的影响,在该舰上服役的数百名水手,已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洗过热水澡。有舰员在社交平台上以近乎“咆哮式”的态度发帖称,“170多天都没有保证热水淋浴了”。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

想一想,在军舰内部这一密闭性程度较高,且西方白种人因饮食等生活习惯所造成的体味相对较重的情况下,“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的舰内气味、特别是舰员居住舱内的味道,只怕是“不要太美”。而抛开嘲讽和玩笑来想,能否让舰员及时地洗上热水澡,其实也与一艘航母的整体战斗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我们常说的“吃饭就是战斗力”,以伙食保障水平来体现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那样,沐浴条件亦是维持人员身体健康和士气,乃至是维持部队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舰员

从英国媒体的报道来看,其称航母储罐出现了故障,这大概率是指“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内淡水储罐,那这问题还真是挺麻烦的。通常来说,水面舰艇维持对舰员的淡水供应的手段主要为3种,即预先在舰内淡水储罐中存储的淡水、在海上执行任务时获得的来自补给舰的淡水补给,以及部分拥有淡水制造机的军舰取自海水制造而来的淡水。而无论是哪一种手段,都离不开淡水储罐这一重要设备。


“伊丽莎白女王”号无法保证舰员洗热水澡

而在英国航母这里,淡水储罐的故障或许有2种,要么是储罐密封性出了问题,即存在漏水困扰;要么就是储罐自带的抽水系统有问题,即抽取不出来足够的淡水。于是乎,既然淡水供应受限,“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自然能且只能优先确保人员饮用等需求,而“不那么重要”的洗热水澡,就成了“往后排”的事情


淡水储罐

好吧,可能有人要说了,储罐坏了那就换个新的,事情不就圆满解决了吗?只可惜,事情还真没那么容易。容积和体积都十分巨大的航母淡水储罐,可不是说换就换的。若真要“以旧换新”,那就要对航母舰体进行近乎“破坏性”的开膛破肚,才能将其取出,然后将新的储罐安装进去,最后再对所拆除的部位进行修补。这番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还会对航母舰体结构带来不可避免的损伤。即便修补工作十分完美,也依旧无法100%地弥补舰体强度出现的下降


舰内浴室

而今,在“臭船”上服役的英军水手们,必然会因洗不上澡而波及士气,进而降低人员作战效能,最终对航空母舰本身的战斗力带来负面影响。“洗澡也是战斗力”,就是这个道理。有意思的是,在中美两国航母中,似乎并未出现过“洗不上澡”的麻烦。但需要承认的是,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相比,中国海军常规动力航母或在这一领域存在些许的差距,那就是“可能无法24小时供应洗澡水”


舰内浴室

一些在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上均服役过的美国海军人员曾证实,在常规动力航母上,浴室的开放是有时间段的,非沐浴时间内,航母无法为浴室供应热水。而在核动力航母上,浴室则是24小时开放,无论在哪个时间段结束一天工作的舰员,均可随时享受热水澡。基本上,这就是两种动力形式性能差异的一个缩影。在最简单的“烧开水”一事上,拥有近乎无限动力的核反应堆系统,要比常规动力系统优越不少


国产核动力航母预想图

这样想来,“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这3艘常规动力航母,恐怕也无法回避这件事。当然了,中国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动力航母,“全天开放的澡堂子”不是梦。既然“洗澡也是战斗力”,我们必然会在追求综合战力之路上持续走下去。至于说英国人何时能解决自家航母变“臭船”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烦恼去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