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么?不丹一个小小的喜马拉雅山区国家,面积还没有我国重庆大,却与我国有着6处边境争议地区,涉及面积达到了4500平方公里,那么,这些争议区分别位于哪里?目前中不边境现状又如何?
洞朗地区
洞朗地区位于我国西藏日喀则亚东县南端,西侧与印度锡金邦接壤,南侧与不丹相连,面积大约100平方公里。
洞朗是我国距离印度西里古里走廊最近的领土,两地相距只有100公里,并且这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尤其是东部,谷深坡陡,地势崎岖,海拔最低点是卓玛曲出境处,但依旧达到了1655米,最高点吉姆马珍山,海拔能够达到4363米,与南侧海拔只有100至150米的西里古里走廊,形成了巨大的海拔落差,这也使得洞朗在地理上可对西里古里走廊形成俯瞰之势,构成有效战略威慑。
虽然洞朗地区是中不争议区,但其特殊的战略价值,引起了印度的高度关注,2017年中印还曾在此发生对峙事件。
不过,目前,洞朗地区已经被我国实际控制,并且我国还在此修建了大量村庄,并驻扎了一个营的兵力。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洞朗的战略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凸显。
鲁林地区
鲁林地区位于亚东县东南侧,西与洞朗隔卓木麻曲相望,南侧和东侧与不丹以分水岭山脊为界,面积大约340平方公里。中不在这一地区的边界线从两国最南界山姐普拉山,向东跨卓木麻曲为起点,沿鲁林曲最南分水岭东行,直至哈尔山,最东则沿卡拉、齐拉、哈拉山口等一线分水岭山脊与不丹哈阿宗相连,这一边界线明确了鲁林地区属于我国,但1954年和1960年,不丹曾在恰尔塘、哈热建立军事据点和季节性哨所,凸显了中不在这地区的争议性。
对于我国来说,鲁林可与洞朗高地形成战略屏障,共同守护藏南亚东县的安全,近些年,我国正在鲁林地区大力修建公路等设施,后期还将与洞朗互通。通过不断推进边境建设,有助于我国收回可进一步掌控相关领土。
墨拉萨丁地区
墨拉萨丁位于不丹东部,地处达旺以南,南与中印传统习惯线为界,这一地区是中不六个争议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达到了3300平方公里。这里自古便是我国固有领土,历史上由西藏达旺寺和打拢宗共同管辖,17世纪后,大量不丹人前往摩拉萨丁草场放牧,引发了一定纠纷,1715年通过两次签订条约,明确墨拉萨丁归属权属于我国,草场可租给不丹移民使用,但按照规定需要缴纳草税。
但英国殖民时期,因英国人非法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界从阿萨姆平原北缘向北推进至喜马拉雅山山脊,导致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被非法划入英属印度,随着英印势力向达旺以北扩张,导致墨拉萨丁被误划入英属印度,后印度独立,继承英国殖民遗产,在1949年与不丹签署《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私自将墨拉萨丁地区转让给了不丹,导致原本属于我国的墨拉萨丁地区,长期处于不丹完全控制之下。
白玉地区
白玉地区位于西藏洛扎县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两河流域,涵盖37个牧场,总面积600平方公里。
历史上,白玉地区主要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这里的居民军来自于洛扎县,不过1950年后,不丹进入这一地区,相继在德马龙和塘沃建立哨所,虽然1978年曾被撤出,但1983年又在白玉地区的次久拉康附近建立了新的哨所。
多年来,我国经过不断建设抵边村,逐渐扩大了对这一地区的实控范围,目前实控面积已经达到了60%,并且随着拉杰公路、吉格弄公路、吉南公路、杰罗布-沃唐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在边境的行动更加高效,同时也为边境村居民的对外联系和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
查玛浦地区
查玛浦地区位于亚东县上亚东乡,帮噶曲登于东,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属于高原草甸与山地森林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4200米,面积大约6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郎玛浦和查玛浦上游部分地区。这里以帮噶曲水系为主,历史上是西藏亚东牧民的夏季核心草场,有着30多个优质牧场,其东南侧与不丹哈宗地区接壤,中部在这一地区以自然山脊为界,不丹曾在此设立哨所,并试图切断我国牧民的传统放牧路线。不过目前中不经过长期磋商,已在这里建立联合巡逻机制,并且在双方第24 轮边界会谈中,曾明确将查玛浦地区纳入“先确定边界线走向” 的优先磋商范围,这一地区也正在从“争议前沿”逐渐转变为“合作支点”。
基伍地区
基伍地区位于查玛浦以北,面积大约90平方公里,基伍地区东连不丹哈宗河谷,基伍曲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河谷草场,核心地区包括基伍新村和色木炯新村,其中基伍新村距离国境线仅2公里。1889 年,西藏地方将这里租给不丹哈宗,允许其与中国牧民共同放牧,但1962 年后,不丹曾在此设立季节性哨所,因此产生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