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李大爷,这是为您准备的‘暖心福袋’,最近气温变化无常,要多注意身体呀!”“王大娘,给您送点米面油,这段时间身体挺好吧……”连日来,青山区青山路街道各社区的网格员们化身一个个“暖心信使”,带着一份份爱心礼包和暖心福袋敲开了千家万户的门,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暖心服务。


北新社区建立群众建议清单。王琦玥摄

今年,青山路街道在延续社区常态化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启动“‘青’系万家·走访季”行动,依托“社区——网格——微网格(单元长、楼栋长)”基层治理体系,察民情、访民意、汇民智、优服务、解难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编织群众幸福网。目前,已累计覆盖辖区居民2.9余万户,开展慰问及问需活动57场,慰问人数563人次,解决问题诉求221件,开展安全生产排查758家,用精细化服务为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黄色是残疾人,红色是空巢独居老人,橙色也要重点关注……”在全覆盖入户走访工作中,街道通过建立“七色户卡”居民管理模式,将空巢、独居老人,高龄、特困、常住人员等12类群体精准“上色”,形成“一户一卡、一色一策”的精准服务台账。


自一社区入户走访慰问高龄独居老人。王琦玥摄

依托微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人熟、地熟”的优势,实现居民信息“一本通”,并着重对辖区居民家庭情况、残疾人情况、高龄老人情况、就业困难人员情况以及辖区企业商户情况等进行深入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实现辖区居民大起底、特殊人群优服务。


都兰社区开展居民问需活动。王琦玥摄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需要“入微处”见真章。“电动车充电桩不够,车棚内废旧车辆清理不及时”“小区里养犬行为不文明”“单元门人为损坏,需要安装监控……”青山路街道以网格、小区、社区为单位,多维度问需倾听民声,工作人员对居民提出的建议一一进行记录。从社区楼宇到街头巷尾,从柴米油盐到社区发展,一扇扇敲开的门,一条条记录的需求,凝聚成基层治理的“指南针”。

目前,街道通过“线下活动+线上问卷”双轨并行的机制,开展创意意见征集趴、奶茶议事会、邻里圆桌派·心声汇、供需对对碰等各类问需活动25次,收集社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文体活动、就业创业等各类居民建议463条。

走访不是终点,解忧才是关键。街道坚持将“问题清单”转化为“行动清单”,通过“网格吹哨——部门联动——协商共治”机制精准破题。将在问需探意过程中收集到的建议分类梳理、逐项攻坚,依托联席会、推进会等平台,推动居民、社区、部门三方共议共决。

既有“急难愁盼”的快速响应,也有“长效难题”的系统破局,针对一机鸳鸯楼小区“筒子楼”结构老旧、楼道照明缺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青五社区直面维修基金短缺的现实困境,组织居民代表深入讨论“照明维护责任”“线路老化整改”等焦点议题,通过协商议事凝聚共识,明确将楼道亮化工程纳入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并逐步推进“照明死角增灯”“线路系统升级”等改造计划,以“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托起居民“家门口的安全感”。

“‘青’系万家·走访季”是青山路街道深化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迈出“大脚板”,走进“千万家”,通过网格化走访、精准化服务、常态化解难,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在敲门入户中倾听民声,在协商共议中破解难题,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织就幸福,让“情系万家”的初心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彩。(杨培霞)

来源:包头市青山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