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进入“边打边谈”新阶段。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部分加征关税并建立协商机制,但双方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我相信特朗普这么急着跟中国谈,而且这么干脆就将关税降下来,完全是因为美国国内通胀压力,这只是权宜之计。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就将“炮火”转向了欧盟,他说欧盟比中国“更糟糕”,对美国“很不公平”,并且威胁要对欧盟的汽车、药品下手。特朗普这么说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和欧盟是美国最大的2个贸易逆差来源国,但是中国近年来一直在降低对美出口依赖,欧盟自然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钉。
在特朗普看来,虽然美国的镰刀割不动中国的韭菜,但美国的亏空终究需要找人填补,放眼全世界,够这个资格的除了中国,也就剩欧盟了,所以只能将经济压力转嫁欧盟,这就是特朗普最朴素的思维逻辑。更重要的是,欧盟因能源危机后遗症与地缘政治风险,被美国看来是最优质的韭菜试验田。
为什么中国“韭菜”这么难割呢?我看到一组2025年的预估数据,中国内需占GDP比重为76%左右,对美出口依赖度降至14.7%以下,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的影响比特朗普的上一任期要小得多了,反过来美国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的依赖却一点都没减少,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45%关税到现在不过一个月时间,美国内部已经陷入恐慌,眼看着超市货架就要空了,割中国韭菜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
再加上中国的行动力实在太强了,美国打压我们的高科技,结果中企华为5G、比亚迪电池等技术纷纷突破,美国自己也很郁闷,对中国“卡脖子”结果卡出了什么。
反过来看,美国长期以来割欧盟的韭菜一割一个准,拜登上台后美国经济不好,马上挑起乌克兰战争,切断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严重打击欧洲生产企业的竞争力,然后就看到大量欧洲资本卖出欧元、购买美元。美国还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吸引欧盟企业赴美投资,进一步掏空欧洲产业基础。失去俄罗斯廉价的能源,欧洲就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跟美国购买天价能源和武器装备,一场俄乌冲突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对华加征关税,也是想要转移美国国内对通胀和医疗成本的不满,但是中国表示我们根本没有向美国出口过芬太尼,这是你美国自己治理问题,和我无关。中国有强大的国内产业链和消费市场,对美国的威胁根本不屑一顾。同样的手法,美国现在也用在了欧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强制药价与全球最低价挂钩,导致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等欧盟药企股价暴跌,意图迫使其转移产能至美国,如果欧盟这次继续妥协、装死,这波韭菜美国就割定了。
总的来说,美国试图以“特朗普主义2.0”延续霸权,但中国产业链升级已经无惧美国的经济威胁,经过这一轮关税战交手,特朗普或多或少明白了想要割中国韭菜太难了,但是他认为美国不能一直靠借钱来运转,不能让美国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就只能改变打法,跟中国的斗争暂时先缓一缓,将枪口最准欧盟这个软柿子,美国的亏空必须由欧盟来补上,因为美国手上有足够多的牌,甚至包括军事合作和情报共享。
现在看来,欧盟这次似乎也很强硬,主要是他一遍遍向美国求饶,也愿意向美国出让一些利益,但是特朗普的胃口太大,根本就不理他,所以欧盟也开始威胁要对美国反制。历史终将证明,靠“割韭菜”维系的霸权终将反噬自身,而多极化世界需要的是合作,而非零和博弈。该怎么做,中国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接下来,欧盟就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