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个门前,我想起了八年前的那个承诺。”我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谁啊?”门内传来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声音。
“是我,李明,你高中同桌。”
我攥紧了手中那张保存了八年的饭卡,边缘已经有些磨损。
短暂的沉默后,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
01
我叫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南方小城,父母在我十五岁那年离婚了。
离婚后的抚养权判给了母亲,父亲几乎彻底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在一家工厂做普工,收入微薄且经常被拖欠工资。
每个月初,母亲都会尽量按时给我打生活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开销也越来越大。
高二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食堂里站了整整二十分钟,最终只能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自己却只能饿着肚子离开。
那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声音大得连老师都停下了讲课。
全班同学都笑了,只有我的同桌林小雨没有笑,她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块巧克力,轻轻地塞到了我的课本下面。
林小雨是班上出了名的家境优渥,她父亲在市里经营着一家小有规模的房地产公司,家里住在高档小区,每天都有专车接送。
但她从不像其他富家子女那样炫耀,她总是穿着简单整洁的校服,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只是普通的同桌关系,偶尔会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但因为家庭背景的差距,我一直有意识地与她保持着距离。
我是个要强的人,从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窘迫,即使是饿肚子,我也会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但那块巧克力,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林小雨的善意,虽然我最后还是因为自尊心强,找了个借口把巧克力还给了她。
那天放学后,我在回家路上突然看到路边有人发传单招聘家教,时薪虽然不高,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就这样,我开始在晚上和周末的时候去做家教,赚取一些生活费,减轻母亲的负担。
但高中的课业压力很大,做家教又很耗费精力,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这让我很着急。
林小雨似乎注意到了我的变化,有一次主动提出可以帮我补习数学,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接受了她的好意。
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逐渐回升,但其他科目还是跟不上,尤其是英语,我几乎是班上倒数的存在。
那段时间,我总是疲惫不堪,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有多余的钱去食堂了。
02
高二下学期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去做家教,却意外地发现饭卡里多了200元钱。
起初我以为是系统出错了,特意去食堂窗口询问,工作人员却说系统显示是有人给我的卡充值了,并不是系统错误。
我百思不得其解,母亲最近的工资又被拖欠了,肯定不是她充的;我也没有其他亲戚会这么做。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的饭卡又莫名其妙地多了200元。
更奇怪的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每当我的饭卡余额快要见底的时候,就会有人神秘地给我充值200元。
我开始暗中调查这件事,我怀疑过很多人,甚至一度以为是学校的某个老师在资助我。
直到有一天放学后,我假装离开学校,实际上躲在食堂外面的树后面,终于看到了真相。
林小雨站在充值窗口,拿出了我的饭卡和一张红色的百元大钞,轻声地对工作人员说:“帮这张卡充200元,谢谢。”
我的心脏像是被重重地锤了一下,既是震惊,也是感动,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原来两年来一直默默给我充值饭卡的人,是我的同桌林小雨。
我没有立刻上前质问或道谢,而是悄悄地离开了,因为我知道,如果让她知道我发现了这件事,她一定会感到尴尬,也会伤害到我的自尊心。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回想着这两年来林小雨的种种细节,她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件事,甚至在我抱怨饭卡莫名其妙多钱时,也只是微笑着听我说话。
她的帮助如此自然,却又如此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我的自尊。
从那天起,我对林小雨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同桌关系,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感激和敬佩。
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她的恩情。
高三的学习压力更大了,我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家教工作,专心备战高考。
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母亲的期望,而是林小雨那双明亮的眼睛和她默默的支持。
我开始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经常向林小雨请教问题,她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从不表现出任何不耐烦。
有时候我会故意装作饭卡没钱了,想看看她是否会继续充值,而她确实从未间断过这样的“善举”。
每一次看到饭卡里多出来的钱,我都会暗自感动,却又不敢表现出来,怕被她发现我已经知道了真相。
就这样,我们之间维持着一种奇妙的默契,她悄悄地资助我,我装作毫不知情,但内心却充满了感激。
03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高考就要来临。
最后冲刺阶段,我和林小雨都格外努力,常常在晚自习后一起讨论题目,她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弱点,帮我解决难题。
我的成绩在她的帮助下稳步提升,从班级中游逐渐进入前十名。
高考前夕,我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信,她在信中说工厂终于发了工资,让我安心考试,不要有任何顾虑。
林小雨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好心情,微笑着问我是不是收到了好消息。
我点点头,但没有详细说明,只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高考了。
她轻声说:“李明,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
那一刻,我多么想告诉她,如果没有她这两年来的帮助,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学业,去打工赚钱了。
但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只是笑着说:“你也是,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考如期而至,两天的考试紧张而充实,我发挥得比预期的要好,走出考场时,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了毕业典礼,同学们互相在校服上签名留念,拍照合影,气氛既欢乐又伤感。
我找到林小雨的时候,她正在和几个女生说笑,阳光洒在她的脸上,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格外明亮。
“林小雨,”我有些局促地走上前,“能不能在我的校服上签个名?”
她笑着接过笔,在我的校服袖子上写下了她的名字,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
我鼓起勇气问她:“你打算报考哪所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她说,“你呢?”
“北京理工,如果分数够的话。”我回答。
我们相对无言,都知道这意味着我们将要分隔两地,未来再见面的机会渺茫。
“林小雨,”我深吸一口气,“我想对你说,这几年来,谢谢你……”
话还没说完,她就打断了我:“不用谢我,我什么都没做。”
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知道我想说什么,但她不希望我点破。
“我是想说,谢谢你帮我补习,”我改口道,“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她摇摇头,笑容温柔:“不需要报答,能看到你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就很高兴了。”
毕业典礼后,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约定有空会联系对方。
但我们都心知肚明,一旦离开这个校园,我们的生活轨迹将会完全不同,再见面的可能性很小。
离别的那天,我站在校门口,看着林小雨坐上了父亲的豪车,她透过车窗向我挥手告别。
我也挥了挥手,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努力,将来一定要成为能够站在她身边的人。
04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如愿以偿地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我第一时间给林小雨发了短信,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她也回复说自己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了。
我们互相祝贺,约定有机会一定要见面,但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
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我除了学习外,还要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
第一学期结束时,我成为了班上的学习标兵,获得了学院的特等奖学金。
我给林小雨发了信息,想与她分享这个好消息,但她只是简短地回复了一句“恭喜”,然后再无下文。
我能理解,毕竟我们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和朋友圈,昔日的同窗情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但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林小雨那张饭卡,想起她默默的支持和鼓励,这成为了支撑我前行的动力。
大学期间,我专注于计算机科学的学习,经常熬夜编程,参加各种竞赛,获得了不少奖项和实习机会。
大三那年,我通过竞争激烈的筛选,获得了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实习的机会,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毕业前夕,我收到了那家公司的正式录用通知,起薪远超我的预期,这意味着我终于可以改善自己和母亲的生活条件了。
工作后的日子过得飞快,我很快就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公司也表现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三年后,我被提拔为项目经理,负责一个重要的研发项目,收入和地位都有了显著提升。
五年后,我晋升为部门技术总监,有了自己的团队和更大的话语权。
在这期间,我也尝试过几段感情,但总是因为无法全身心投入而告终。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回高中时代,想起那个默默给我充饭卡的女孩。
我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过林小雨的名字,找到了她的账号,但她很少更新,最近的一条动态还是两年前的。
照片上的她比高中时代更加成熟优雅,站在上海的外滩,背后是璀璨的夜景,笑容依然那么明媚。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点赞或留言,只是默默地关注着,生怕打扰到她的生活。
八年过去了,我在北京买了房子,也接母亲来北京同住,生活可以说是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没能当面感谢林小雨,没能报答她的恩情。
05
公司年会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一条高中同学群的消息,是关于十年同学聚会的通知。
虽然平时工作忙碌,但想到有机会见到阔别多年的同学,尤其是可能见到林小雨,我还是决定参加这次聚会。
聚会定在老家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我提前两天请了假,飞回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很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我曾经住过的那个老旧小区却依然如故,甚至显得更加破败了。
聚会那天,我换上了精心准备的西装,提前半小时到达了酒店。
陆陆续续有同学到场,大家相互寒暄,感叹岁月的变迁和彼此的变化。
我一直在人群中寻找林小雨的身影,但直到聚会正式开始,她都没有出现。
我旁敲侧击地向几个和林小雨关系较好的女同学打听她的情况,得到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
“小雨啊,她现在过得不太好,”一个叫李娜的女生压低声音说,“她爸爸的房地产公司前年破产了,欠了一屁股债,后来人就不知道去哪了,可能是躲债去了。”
“什么?”我难以置信,“那林小雨呢?”
“她原本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得挺好的,但自从她爸爸出事后,她妈妈受不了打击,生了重病,小雨就辞职回来照顾她妈妈了,”李娜继续说,“听说她现在住在城郊的一个老旧小区里,靠做兼职翻译勉强维持生计。”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脑海中浮现出林小雨当年明媚的笑容,无法想象她现在的处境。
“你知道她具体住在哪里吗?”我急切地问道。
李娜摇摇头:“不太清楚,我们也很久没联系了,只是偶尔听其他同学提起。”
这时,另一个同学走过来,加入了我们的谈话:“我上个月见过小雨一次,她在医院照顾她妈妈,人瘦了很多,看起来很憔悴。”
“她妈妈的病很严重吗?”我问道。
“听说是心脏问题,加上精神刺激,需要长期治疗,”那个同学说,“医药费很贵,小雨一个人负担不起,听说她家的房子都可能保不住了。”
聚会的气氛热烈,但我的心思早已不在这里,满脑子都是林小雨的处境。
我找借口提前离开了聚会,回到酒店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那个曾经家境优渥、天真烂漫的女孩,如今竟然落到了如此境地。
而我,当年接受她无言帮助的穷学生,如今却已经衣食无忧,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我决定一定要找到林小雨,帮助她度过难关,这不仅是报恩,更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06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行动起来,首先联系了几个可能知道林小雨住址的同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同学告诉我,林小雨住在城东的“福临小区”,是一个建于90年代的老旧小区。
我租了一辆车,按照导航来到了这个小区,破旧的外墙和杂乱的环境与我记忆中林小雨的家庭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区保安告诉我,林小雨住在5栋2单元301室,但他也提醒我,最近林小雨很少在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照顾她母亲。
我在小区门口的花店买了一束康乃馨,又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和日用品,然后向林小雨的住处走去。
电梯是老式的,狭小且有些摇晃,我的心跳随着楼层的上升而加速。
门铃声在寂静的走廊中回荡,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手中的礼物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
过了很久,门内才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然后是一阵钥匙转动的声音。
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表情,准备迎接八年后的重逢。
门缓缓打开,当我看到眼前的人之后,顿时就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