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娘子军》到《芙蓉镇》,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被誉为“中国最接地气的导演。”

他不仅是那个年代中国电影的标杆人物,还是艺术上的“国家队”,更被观众亲切地誉为“人民导演”,他就是谢晋



然而,银幕之外的谢晋,却承受着鲜为人知的家庭苦难。

他育有四个孩子,除了第二儿子身体健康外,其余三个孩子皆患有智力障碍,其中还伴有哮喘和癫痫等病症。

更让人唏嘘的是,直到晚年,他才隐隐意识到导致三个孩子“畸变”的源头,或许与他几十年来不以为意的一个“恶习”有关。



那么,谢晋究竟做错了什么?又为何以整个家庭的命运为代价?

从戏曲迷到电影人

1923年,谢晋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

祖上出自谢安一脉,父亲在香港担任会计师,母亲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教育。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按照传统路径读书求仕、成家立业。



但谢晋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少年时期的他在上海求学,那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电影的城市。

课余时间,他最爱钻进电影院,一遍遍看好莱坞影片,沉迷于银幕世界带来的震撼与新奇。



他没有选择父母安排的“正轨”,而是坚定地走上艺术道路,考入四川的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在那里,他遇见了曹禺、焦菊隐等大师,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抗战期间,谢晋跟随剧团辗转重庆,在青年剧社从底层干起,跑龙套、搬道具,事无巨细,样样上手。



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回头。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大同电影公司,担任副导演,后来又在华北革命大学学习政治理论,再进入长江、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迈上导演之路。

一手打造中国电影黄金年代

1953年,谢晋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从此步入创作黄金期。

他拍摄的《女篮五号》,成为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红色娘子军》更是一举斩获百花奖最佳影片和导演奖,成为红色经典中的代表之作。



《舞台姐妹》通过女性戏曲演员的命运,探讨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

进入80年代,他的创作更加成熟,代表作接连不断。

《天云山传奇》获金鸡奖,《高山下的花环》直面军队内部的问题,《芙蓉镇》大胆触碰“文革”伤痛,在国际上赢得了认可。



1997年的《鸦片战争》作为纪念香港回归的重要影片,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

谢晋的作品,善于把大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结合,不只是政治表达,更是人性书写。

他重视现实题材,强调艺术的社会责任,这种风格也被称为“谢晋模式”,影响了一代中国导演。

他本人则成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是当时唯一的中国导演入选者。



四个孩子中,三个“特殊”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谢晋的家庭却并不幸福。

他与妻子徐大雯育有四个孩子,令人心痛的是,除了长子谢衍健康成长,其他三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存在智力障碍。



大女儿谢庆庆出生不久就被发现智力发育缓慢,虽情况不至于太严重,但已让夫妇二人忧心忡忡。

二儿子谢建庆(小名阿三)则不但智力低下,还伴随严重哮喘,体弱多病。

最小的儿子谢佳庆(阿四)则病情最重,患有癫痫和严重智障,几乎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这样的家庭状况,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多见。



谢晋和徐大雯一方面要面对社会目光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分身照料多个特殊孩子。

在谢晋外出拍摄期间,大部分照料责任都落在妻子肩上。

外人眼中,他风光无限,可在家里,他是一个始终背着沉重负担的父亲。

酗酒的代价,晚年才醒悟的“原因”



外界对孩子的病因议论纷纷,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谢晋的个人习惯。

作为导演,他酷爱喝酒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在拍片现场,他常常随身携带酒壶,白酒不离手。



有人见过他在电视节目中一口干下一整瓶白酒,也有人称他酒量惊人,长期饮酒如日常饮水。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酗酒可能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进而增加后代出现先天性智力障碍的风险。

虽然医学上无法对谢晋子女的具体病因做出确定判断,但谢晋晚年逐渐开始怀疑,这一切或许真的与自己有关。



他曾自嘲地说:“他们是讨债鬼,我前世欠的,今生还债。”在这句话背后,是一个父亲深埋心底的悔恨与痛楚。

他用“宿命”来解释无法弥补的失误,也用余生尽可能补偿子女。

可无论怎样,这段遗憾,始终没有被时间抚平。



白发人送黑发人

2008年8月,谢晋的大儿子谢衍因肺癌去世,年仅59岁。

谢衍是家中唯一健康成长的孩子,从小聪明懂事,留学归来后也从事影视工作,曾导演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谢晋最为依赖的“家中支柱”。

谢衍临终前卖掉了美国房产,回国陪伴父母,并将自己75%的财产留给三弟谢佳庆,25%留给父母。



这一决定体现了他对家人深沉的责任感,也让谢晋感动不已。

然而,大儿子的骤然离世,对年迈的谢晋而言,是生命无法承受的重击。

据身边人回忆,谢晋在谢衍去世后,连续几日几夜无法入眠,情绪近乎崩溃。



两个月后,2008年10月18日,他在参加上虞母校百年校庆期间,于酒店中猝然离世,终年84岁。

死因未曾公布,但很多人猜测,是常年酗酒与巨大悲痛共同导致的结果。

谢晋去世后,电影圈无数人自发前来送别,葬礼上泪水交织。



他是中国电影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几代观众的记忆。

在大众心中,他的作品塑造了民族精神,也承载了社会变迁。

然而,在这些辉煌背后,谢晋作为父亲、丈夫、普通人的角色,也经历了难以言说的苦痛。



他未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完整无忧的家庭,却用尽全力在失衡中挣扎、修补,直到生命的尽头。

他的故事提醒人们:成功并不能遮蔽生活中的失误。

个人的选择可能留下深远的后果,而一位艺术家的伟大,并不能免除他作为普通人所要承担的代价。



光影可以记录时代,却无法照亮每一个家庭的暗角。

谢晋的一生,是艺术高峰的象征,也是人生沉重真相的写照。

信源:
上观新闻2023-10-18《谢晋逝世15周年,重温他的经典银幕作品》
新华网2008-10-18《中国著名导演谢晋18日凌晨在浙江上虞去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