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观道 | 中国艺术展

时 间

2025年5月21日-28日

上午9:00-下午18:30

地 点

北京王府井大街二号华侨大厦睿世酒店

睿美术馆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萍生,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是20世纪最富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63年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释文:鬲陇流云无景,荒山偏雨尤甘。



致 敬 伟 大 的 人 民 艺 术 家 齐 白 石

齐白石生于清同治二年农历癸亥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公历为1864年1月1日。2025年是白石老人诞辰161年。2025年也是鼎天成立26周年。鼎天公司里藏着一处图书馆,名为《補读山房》,墙上挂满齐白石的画作,里面收藏了几乎所有白石老人的画册书籍。白石老人其独到精妙的艺术美学思想,在这里熠熠生辉。眷眷忘年交,惓惓在兹夕。如果白石老人穿越到这个书房,想必也会与我们结下忘年交吧!



齐白石(1864-1957) 篆书六言联

水墨纸本 镜心 1936年作

132×32cm ×2 约3.8平尺/幅

款识:两石仁弟清属 丙子冬十月小兄齐璜

钤印:白石、诗字画刻四无成、足立千秋

著录:齐白石作品精选集 ,第28页,天津杨柳青画社,2002年。

展览:大时代-晚清·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

来源:北京画店原藏



说明:上款人「两石仁弟」即为王铸九(1900-1966),生于河南舞阳县人。原名鼎,号两石,字嶦农,著名花鸟画家。早年曾从吴昌硕先生学画。一九二六年北上拜白石老人为师。故自号两石,六十岁以后称两石翁。

王铸九192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1929年到北京拜齐白石为师。1937年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并研习国画。1947年返京,1949年后经徐悲鸿介绍到北京展览工作室供职,1955年至1962年任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中国画院专业画家。



王铸九(中)与李苦禅(右)娄师白(左)



齐白石(1864-1957)樂此不彼

设色纸本 立轴 1930年作

110x35cm 约3.5平尺

款识:一生搔痒手,人世赞称稀。晚岁身衰余背痒,搔爬工处自家知。三百石印富翁齐璜画,并题二十四字以自嘲。

钤印:1. 老木、三千门客赵吴无 2.启功、元白

鉴藏印:霍宗杰精选齐白石书画之印

题签:齐白石写搔背图精品,启功题签。

说明:1. 启功题签。 2. 霍宗杰旧藏。

出版:1.《齐白石画海外藏珍》 第74-75页,香港荣宝斋,1994年。

2.即将出版 中国美术大师文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霍宗杰旧藏。

霍宗杰,祖籍廣東省江門新會。著名實業家、文物收藏家,为加拿大杰出僑領,愛國愛鄉,并收藏大量珍貴書畫,在弘揚文化、推廣藝術之外,長期支持内地慈善公益事業,捐建希望小學上百所,設立"貧困病患者醫療扶助金",为國家做出大量貢獻。

趣味盎然,诙谐幽默,尽显白石老人所追求的“天然之趣”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这幅人物画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正在用一只搔背扒子搔痒,画中老者宽衣袒背,左手支腿,右手搔痒,身体前倾,头微微回转,眉梢下垂,眼神欲看向痒处,似乎有些费力。老者的身体用加水的赭石小块铺开,利用宣纸的特性表现老人松弛的皮肤;轮廓用淡墨勾勒,与赭石水渍相溶,过渡自然;胡须、眉、发则用浓墨枯笔来表现硬翘的毛发质感和层次;衣纹的表现大胆而辛辣,展现出画家晚年愈加豪放的大写意风格。

画面整体趣味盎然,诙谐幽默,显出白石老人所追求的“天然之趣”。林语堂对于“搔痒”有过有趣的叙述,认为“幽默是轻轻地挑逗人的情绪,像搔痒一样。搔痒是人生一大乐趣,搔痒会感觉到说不出的舒服”。白石老人笔下搔痒的老者,是他对生活乐趣的关注并提炼的结晶。款识中题写“一生搔痒手,人世赞称稀。晚岁身衰余背痒,搔爬工处自家知。”这只被世人称赞稀有的“搔痒手”,想必白石老人指的不只是挠痒之手,而是自己的作画之手,其“搔爬工处”正如作画时的微妙技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齐白石(1864-1957)蓬門秋意圖

设色纸本 立轴 1941年作

100×46cm 约4.2平尺

款识:季扬先生清属,辛巳秋八月齐璜。

钤印:白石

出版:

1. 《守望经典-百年水墨精选》 第10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2. 即将出版 中国美术大师文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览:

1. 《守望经典—中国书画收藏精品展》天津美术馆 艺术天津博览会2013年10月 原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2. 《风云壮观—中国书画收藏精品展》天津美术馆2014年12月

3.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 ,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 ,第6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1. 上款“季扬”即王季扬,是民国初期北京著名的金融家,书画收藏颇具时名。所署辛巳即1941年,这一年齐白石经陈半丁介绍与王季扬结识。自此,王季扬的丰裕钱庄收藏了许多齐白石的书画精品。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曾为国民党政要及金融家画过许多重要作品。

2. 原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3. 著名鉴定家刘光启旧藏





齐白石(1864-1957)紅梅蜂戲

设色纸本 镜片

134.8×33cm 约 4.0 平尺

款识:借山吟馆主者白石九九年寿时作。

钤印:九九翁

出版:即将出版 中国美术大师文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齐白石(1864-1957)富貴大吉

设色纸本 立轴 1949 年作

132×35cm 约4.2平尺

款识:三先生清属。己丑秋初画于京华,八十九岁老人白石久不作,一日兴高画。

钤印:年八十九、白石

出版:

1. 《齐白石绘画精萃》 图160,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1月。

2. 《齐白石全集》 第七卷,图5,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

3.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 (三)》 ,P89,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1. “恭三先生”即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临邑人。中国历史学家,曾任教国立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

2. 齐白石作品往往贴近百姓生活,常把民间吉祥图案的寓意带入画中,此中枇杷金黄色的果实呈球形,可以滚来滚去,因为具有财源滚滚的寓意,又名黄金果。鸡在中国传统里有“吉”的寓意,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1949年,由黎锦熙、胡适、邓广铭编的《齐白石年谱》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分别由胡适作序一,黎锦熙作序二,邓广铭作题跋。此幅的上款人“恭三先生”即邓广铭。

此图乃白石老人“久不作画,一日兴高”时所作,故而具有随性之趣。画面构图简约而生动,一枝枇杷从右上角伸出,呈斜势,将画面分割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枇杷果以藤黄点染,色彩鲜艳,枇杷叶以水墨用没骨法写出,并以重墨勾出叶脉,以衬托出果实的娇嫩之态,此乃为白石典型的“红花墨叶”格式。两只母鸡一探身,一回首,似乎正在交谈。其体躯以赭石和墨笔画出,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表现出立体感和羽毛之蓬松柔软的质感,整体形象稚拙天真,充满生活趣味。





齐白石(1864-1957)池塘蛙聲

设色纸本 立轴

97.5x34cm 约3平尺

款识:宗纯同志正画九十四岁白石

钤印:齐白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