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家人说到房子的事情,我的一个表哥,当年买房子的时候,房贷没有还完,所以一直没有拿到房产证,而直到前些年的时候,才顺利办理产权证。
你是不是也认为“房贷不还完,房产证就压在银行”?在大部分人心中,这甚至已经变成了“铁律”。但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项目在交房时就能拿到房产证,甚至部分购房者在首付后即可办理相关手续。
当表哥听到我说,现在买房子就有房产证的时候,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这些年变化也太大了,以前想要这个红本,只能是赶紧还钱贷款,没想到如今这么简单了。
一、以前为何要“还完贷款才能拿证”?
其实在过去的房产交易中,银行出于风险防控考虑,通常要求购房者将房产证作为抵押物。
购房者需在还清贷款后,才能从银行取回房产证并解除抵押登记。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痛点:
1. 交易风险高
开发商若在销售过程中隐瞒抵押信息,可能导致“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问题,购房者可能面临“钱房两空”的风险。
2. 流程繁琐
购房者需多次往返银行、房管局办理还款、解押等手续,耗时耗力。若贷款未结清,房产证无法用于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事务,造成生活不便。
二、政策改革:从“抵押房产证”到“交房即发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核心目标是简化流程、保障购房者权益。以下三项政策是关键:
1. “交房即交证”改革
自2025年起,全国2200多个市县推行“交房即发证”政策,要求开发商在交房前完成首次登记,购房者收房时即可同步领取房产证。
例如,江苏南通主城区要求将“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写入购房合同,确保产权清晰。
2. 抵押登记方式革新
银行不再扣押房产证原件,而是通过《房屋他项权证》标注抵押状态。购房者持有房产证,但需在还贷后解除抵押登记。
3. “网签即预告登记”模式
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同步办理,通过“一码关联”技术,实时共享交易与登记信息,减少人为干预和流程延误。
三、这种改革对购房者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确权”,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强化了购房者的权益保障:
1. 降低交易风险
通过预告登记和“按套抵押”,购房者可实时掌握房屋抵押状态,避免开发商违规操作。
2. 提升生活便利性
即使贷款未结清,房产证也可用于入学、落户等事务。
3. 优化金融体验
部分城市试点“带押过户”,允许未结清贷款的房产直接交易,减少资金周转压力。
从“还完贷款才能拿证”到“交房即发证”,这一转变体现了政府从“管理”向“服务”的思维升级。
通过政策改革、技术赋能和部门协同,购房者的财产权得到更高效、透明的保护。
未来,随着“跨省通办”“无纸化登记”等举措的普及,房产交易将更加便捷,真正实现“安居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