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岁的小演员黄杨钿甜怎么也没想到,一组成人礼自拍会让自己卷入舆论漩涡。镜头里她戴着珍珠白的格拉夫耳环,配文 “妈妈的耳环超好看”,却被眼尖网友扒出这副耳环官网标价 230 万元 —— 相当于普通打工人 300 年的收入。
01
顺着图片深挖,网友发现更惊人的线索:父亲黄某某曾是雅安公务员,2013 年负责地震灾后重建招商招标,同年 10 月就砸 500 万开影视公司,2015 年辞职下海。公司法人像走马灯般变换:舅舅、妈妈、爸爸,直到 2017 年黄某某离职后正式接手。更巧合的是,2022 年疫情最严峻时,他又精准切入核酸检测领域,注册生物公司卖试剂盒。两次创业刚好踩在地震灾后和疫情爆发期,“国难财” 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02
面对舆论,各方回应堪称 “避重就轻教科书”:原单位称 “已辞职 8 年,收入与单位无关”,黄父发文称耳环是仿品,品牌客服表示 “图片无法鉴定”。但破绽很快暴露:耳环闪烁的火彩分明是高档宝石特征,而黄家日常晒出的亿元豪宅、百万级首饰,很难让人相信会戴百元淘宝货 —— 谁会住着别墅却戴假货炫富?
03
事件至今没有实锤,却照出社会敏感神经:灾后重建善款是否被挪用?公职人员 “前脚招商后脚经商” 的旋转门如何监管?疫情期间的资质审批是否存在特权?这些本该透明的环节,却总靠网友 “扒皮” 推动调查。正如网友吐槽:“奢侈品会贬值,公信力碎了难拼回。”
04
黄小姐的 “无心晒图”,意外揭开权力与财富的暧昧面纱。老百姓不是仇富,是见不得赈灾款成为私人提款机,看不惯公职身份成为经商跳板。当制度监督总是慢半拍,当官方回应总在 “打太极”,公众只能从耳环、朋友圈拼凑真相 —— 这不是八卦,是对公平正义的本能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