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亚·辛瓦尔的人生堪称一部浓缩的巴以冲突史。这位出生于汗尤尼斯难民营的哈马斯创始人,曾因策划袭击以色列士兵入狱23年,在狱中自学希伯来语并研究以色列社会。
2017年成为哈马斯加沙领导人后,他主导修建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隧道网络,将加沙打造成抵抗以色列的堡垒。但2024年10月16日,以军在南部的突袭行动中终结了他的生命,尸检显示他死前三天处于饥饿状态。
今年5月,以色列对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一处地下隧道发动空袭,宣称清除了辛瓦尔的弟弟穆罕默德·辛瓦尔。数天后,哈马斯在地道中找到他的遗体,他是辛瓦尔家族中最后一位军事指挥官,其死亡也意味着加沙领导层出现真空。
而现在,加沙媒体报道,辛瓦尔的另一个弟弟扎卡里亚·辛瓦尔在以军的一次轰炸中牺牲,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三个孩子。这也意味着辛瓦尔三兄弟都成了烈士,这个曾主导加沙抵抗运动的家族以极其惨烈的方式结局,也足见这场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
当初作为加沙地区领导人的辛瓦尔为何要冒着满门被灭的危险,执意发动这场战争呢?
哈马斯发现沙特即将背叛巴勒斯坦
《华尔街日报》公布了一份当初哈马斯高层会议的记录,称是以军在哈马斯的隧道中缴获的。这份会议记录解开了答案——沙特即将背叛哈马斯。会议记录大致上有三点内容:
第一、沙特即将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当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沙特也是参与国,此后一直未与以色列建交,并且一直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推动中东国家与以色列建交,当时只有巴林、阿联酋等国家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拜登上台后继续推动这一进程,哈马斯得到情报沙特也即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这对巴勒斯坦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
而且,沙特是在阿拉伯国家中影响很大,若其点头,其他阿拉伯国家恐怕也会相继加入,届时再也没有人会支持哈马斯。哈马斯决定采取一次军事行动,来阻止这一进程。
第二、与此同时,哈马斯还与真主党以及伊朗安全官员在贝鲁特召开一次会议,希望发动军事行动后获得他们支持。伊朗批准了行动,但向哈马斯明确表示,不要与以色列发动全面战争。哈马斯和真主党也有部分官员反对行动。
后来哈马斯一直对自己的军事行动高度保密,连自己的组织也只有少数高层知道。伊朗完全没有料到哈马斯会把事情搞这么大。真主党虽然屯兵边境,但也不知道哈马斯发动袭击的时间和规模,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越境攻击,否则以色列将会遭到更沉重的打击。
根据流出的文件复盘整个军事行动的过程,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方面,哈马斯高估了伊朗的直接军事支持。伊朗与哈马斯的协议非常模糊,虽然同意行动,但不主张与爆发全面战争。这也表明伊朗并不想卷入直接冲突,只提供外交上的支持。整个行动尺度很难把握,哈马斯最后在打与不打之间选择了大打。
另一方面,未能与真主党协调,误判了真主党的支援力度。真主党连哈马斯发动攻击的时间都不知道,错过了最佳攻击时机,只能在边境与以军交火。加上伊朗因素的影响,真主党也在尽量避免全面对抗,以免遭到大规模报复。这无疑使得哈马斯在行动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目前来看,哈马斯确实实现了阻断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即便这次特朗普亲自出马访问中东,沙特也依然没有松口,要求加沙停火、巴勒斯坦建国,才同意与以色列和解。
以色列不愿放哈马斯一条生路
目前辛瓦尔兄弟都已经牺牲,哈马斯也遭到重创,而以色列又发动了新一轮名为“基甸战车”的军事行动,出动5个师攻入加沙。这次行动,以色列准备更充足、经验更丰富,反倒是哈马斯军事实力已经大幅削弱。
面临困境,哈马斯方面也做出了重大妥协,愿意释放所有人质甚至放弃对加沙的控制权,换取以色列全面停火撤军,开放救援物资通道,并在不迁走加沙人的前提下进行重建。
以色列对此玩起了两面派手法,一边派人参加谈判,缓解国际舆论压力。另一边又对加沙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试图逼迫哈马斯妥协。以色列的目标不只是捞回人质,内塔尼亚胡一直在强调,要彻底消灭哈马斯,一劳永逸的解决威胁。
短期来看,哈马斯面临严峻考验。尽管他们仍控制着加沙,并持续招募新成员。但以色列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要全面控制加沙,必然引发更激烈的巷战。若哈马斯坚持抵抗,加沙将面临更大的灾难;若接受停火条件,整个组织都无法再在加沙存在。
长期而言,巴以和平进程的变数陡增。辛瓦尔兄弟牺牲后,加沙的领导层出现真空,这可能为阿巴斯介入加沙提供契机。但他在加沙的民意非常薄弱,而且美国似乎也想占据加沙。此外,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进程虽被中断,但未完全终止,取决于加沙最终的结局。
辛瓦尔家族的陨落,无疑是加沙冲突的一个缩影。哈马斯的抵抗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影响着整个中东的格局。目前双方谈判并不理想,和平依然遥不可及,但各方力量正在此消彼长,也正悄然改写着这片土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