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公务接待饭局,多少还留点“情面”,比如不让上茅台,大家就换成其他贵点的酒,菜可以不太铺张,但来几道大闸蟹、鲍鱼刺身也没人拦着
新规一锤定音:接待餐桌上直接不能上酒,哪怕是你自带的,一滴也不行。不是说不能喝茅台,是连酒精都别想碰。不仅酒被拿掉,菜也卡得死,不允许出现高档菜肴,什么“鲍参翅肚”通通不能上。烟也彻底被请下桌,甭管你是中华还是硬盒利群,统统不准出现。这一次不是“劝导式”管理,是“执行式”堵死后路
其实从这些变化也能看出一个明显的风向:公务接待的整体逻辑在变。从过去“低调享受”到现在“干脆不享”,从“别太夸张”到“别整花活”,这不是节俭那么简单,是制度层面真正开始堵漏洞,切渠道
说完吃喝,再说用车。这次也顺手把公务用车标准给换了。官方口径是“应当采购国产车”,但其实业内都懂,“应当”基本就是“必须”
未来能上公务系统的车,全是国产牌子,合资和进口都别想了。更重要的是,鼓励优先采购新能源车,意思也很明显,政府要带头“种草”新能源,这么多订单砸下去,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又要被抬一波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这些规定来得正是时候。公务接待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本来就不该大吃大喝。现在连烟酒这些门面功夫都省了,至少说明上面的决心是动真格的。至于公车国产化,既省钱又支持民族企业,怎么看都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