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记智库 雨林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针对“三体”变化莫测的世界,提出“恒纪元”和“乱纪元”说法。

相信很多人也发现,如今气候变化确实有些捉摸不透,尤其是各种“破纪录”。就以西安为例,今年多次出现的狂风天气、入夏时期罕见的冰雹,当然还有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龙吟”。

根据预报,我们可能将见证一个历史:有记录以来最早的入夏记录和最早遭遇到的40℃高温。

罕见:又将是新的记录

上周五,西安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19~21日(周一到周三),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从中央气象台预报可以看出:作为今年首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至少涉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十余省区,范围预计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不久前,「中国天气网」曾发文:西安周六气温短暂下降,周日起“火箭式”升温,19日至21日将迎来40℃“三连击。


西安受到这一波高温的影响 ◎来源/中国天气

这意味着,2025年西安第一个40℃,比以往来得都早些……我们很多人,都在见证历史。

第一、今年夏季入季历史排名第一

根据西安泾河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数据,2025年西安已于4月29日正式入夏,较常年(5月18日)偏早多达19天。对此,西安气象部门对外也给出一个定论:2025年夏季入季历史同期排第一。


西安本周温度走势 ◎来源/中央气象台

第二、可能是有观测史上最早的40℃

中国天气网统计1991~2020年气候数据发现,西安出现40℃及以上高温酷热天气主要集中在6~7月,7月最集中。结论也相当“炸裂”:可能打破当地最早40℃纪录和5月最高气温纪录。

未来一周,北方大部高温将逐渐增多。尤其陕西关中和河南将成为高温核心区,暖热程度同期少见。

这种高温背后的气象原理,是“高空暖脊前西北气流的持续控制”:像一个“大暖罩”,不仅使得下沉气流增温,还抑制云系生成——导致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面,热量不断积累。

变化:西安高温的趋势

梳理2000以来西安历年夏季高温,有两个明显的趋势:高温天气次数不断增加,高温提前趋势明显。

西安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曲静表示:1961~2024年,西安高温天气最早出现在2011年5月18日(市区),为36.9℃;40℃以上高温最早出现在周至,为1969年5月28日的40℃。

这个数据,也将基本验证“可能打破当地最早40℃纪录”这一说法。


近几年西安高温天气报道(部分) ◎NEWS

本次比往年同期相比偏强,从1961~2024年观测资料来看,西安年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

上升速率为1.2天/1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上升趋势较为明显;40℃以上年平均高温日数也是呈上升趋势,速率为0.2天/10年,2000年以来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为0.8天/10年。

今年1月14日,西安气象也发文进行总结:

▶1961年以来西安气温上升趋势显著。

▶平均年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为显著。

▶气候暖化强度和面积均增加,2013年以来趋势显著。

▶21世纪以来降水量显著增加,暴雨频率增加、强度增强,近20年尤明显。


西安气候已发生变化◎来源/西安气象

变化带来的影响,大家其实有目共睹。

比如前几年西安夏季多地频繁停电,诱因是高温之下带来用电量的激增,暴露出基础设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地方,也出现严重的旱情。

气候变化尤其是“暖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暴雨频率增加就是一个表现。近些年,这带来了西安频繁的城市内涝;秦岭因为强降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这使得 “封山控峪”成为常态化。

尤其是“旱涝急转”,这种危害更甚。当下广西正遭遇这个突变,也许不久后陕西也将面临这个挑战。

对比:全国一片“热”

那么,是不是只有西安变化剧烈?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全国一片热”已成为现实。

以今年为例,我国入夏进度总体快于常年。中国天气网统计数据显示:“黄淮及长江流域多地的夏来早,特别是在河南、湖北、安徽、湖南和四川盆地等地,不少地方入夏时间较常年平均提早超20天。”

大城市中,武汉、长沙偏早近一个月,郑州、杭州、南京和西安等偏早20天左右。通常情况,这些城市要5月中旬才能入夏。


西安气候已发生变化◎来源/苌苌

对此,我们简单回顾下2024年的情形。

2024年,“三伏天”中的杭州、重庆、上海和武汉高温日数都超过30天,杭州更达到37天,几乎贯穿整个三伏,40℃以上酷热天气多达10天。41.9℃,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

不少城市遭遇“白+黑”高温。比如重庆,凭借32.2℃成为“夜间火炉王”。受此影响,包括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等地不少地区多个高温“重灾区”,都推迟开学时间。


2024年国内火炉城市◎NEWS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文:全球变暖是大趋势,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15.1摄氏度,比上个最热年份2023年高出0.12摄氏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1.6摄氏度。

此前我国气象局报告称: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夏季多雨带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北方呈增多趋势。但我国降水异常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北方降水增多更明显,南方降水甚至出现减少情况。

所以,不能依照短期的干旱过程,来看长期的变化趋势,这两个没有绝对性的关系。气候的变化,将会改变很多事情。

比如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哪来?权威说法是来自川渝。经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12世纪全球性的气候变冷中,蜀地失去荔枝生长的基本气候条件。如今这一情形,似乎又是一个轮回。


文=城记智库 雨林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