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作为北京西北门户,清河街道历经产业升级与人口更迭,面临人居环境提升挑战。2018年起,街道创新推出"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参与式规划与基层治理新模式。规划构建"ESPI"全周期治理体系,精准定位街道级更新需求,统筹多方力量,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实现街区活力与品质双提升。
原标题:《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街区更新——清河街道更新规划》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
清河街道位于海淀区北五环外,是北京西北部重要的交通门户、曾经的毛纺织工业基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经历产业和消费升级、现代化住区和园区建设、居住就业群体更迭置换,同时也面临人居环境和服务品质亟待提升的诸多挑战。
2018年起清河街道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同衡协作共建“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参与式规划与基层空间治理创新。2022年,应对落实城市更新行动的需求,清河街道委托清华同衡团队,进一步探索街区更新规划的编制方法与实施路径。
图1 项目交通区位图
项目挑战
01
如何搭建多主体参与的长效协作机制?
街区更新的推进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如何充分发挥街道的核心枢纽作用,实现多维多元的统筹协调?
02
如何开发面向全周期治理的常态化工作路径?
为应对更新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特征,如何构建一种动态调整、滚动式推进的工作方式,更好把握机会窗口,适应项目资金周期和工作重心调配的变化?
03
如何整合多维度多元化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为应对街区更新从单个地块到整个街区,从单项的环境整治向社会、文化、经济、治理等多维度拓展的需求,如何整合多元复合的规划目标与策略体系,实现激发街区活力、提升生活品质的根本任务?
更新规划主要内容
构建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ESPI”街区更新规划体系,形成技术方法、实施路径、治理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街区全面可持续发展。
图2 “ESPI” 街区更新规划体系示意图
1. Evaluation - 360°常态化社区体检
搭建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体检指标体系,向上对接城市体检,向下对接街道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从8个细分维度,通过“两年一体检”的动态机制,精准识别和持续监测社区资源投放、建设成效、短板问题、特色优势;通过问卷、12345热线等广泛的公众参与途径,获取居民视角的真实感知与评价。
图3 社区体检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
2. Strategy - (1+6)*3的更新策略体系
以1张蓝图为中心,6个专项协同发力,在3个层面进行统筹谋划。针对街区最突出的问题和发展诉求,锚定包含产业、公服、交通、公共空间、社区治理、广告等在内的6个专项,发挥多专业跨学科团队优势,形成1个更新规划+6个专项规划的成果体系,分别从街区整体、近期重点片区、重点项目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图4 规划成果体系
3. Platform - 基于多主体协作的更新实施治理平台
搭建由街道、责师、编制单位构成的更新规划专班,链接政府部门、跨学科技术团队、高校等全方位资源;联动“双师”制度,持续就重点项目实施推进社区参与。围绕慢行交通、社区生活圈、儿童友好等重点议题,开展系列工作坊活动,实现从问题剖析和策略制定的全过程公众参与。
图5 工作坊活动现场照片
4. Implement - 年度行动方案+动态项目库的滚动实施办法
跟踪政策及街道诉求制定年度行动方案,配合街道进行项目、试点的前期研究、整理包装、资金争取等工作。建立动态项目库,明确目标、任务、时序、资金等,推进行动落实。
创新探索
1.机制创新,搭建“专班+责师+社区规划师”的多主体协同机制
针对基层治理条块分割的问题,搭建由街道、责师、编制单位构成的更新规划专班,链接跨学科技术团队、高校等全方位资源;以“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的“双师”制度实现上下两级联动。
2.方法创新,探索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更新规划技术体系
针对更新的复杂性和滚动性特点,探索搭建“一张蓝图+定期体检+动态项目库+行动方案”的规划服务体系;延续“新清河实验”经验,进一步探索参与式规划路径,创新社区体检方法。
3.内容创新,以“五维提升+三个层面”全面破解现实问题
针对街道事务范围广内容杂的情况,提出五大维度提升策略的全方位引导。针对更新实施尺度差异化的特征,从街区整体统筹、重点片区研究、重点项目论证三个层级整合施策,为基层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
实施成效
1.更新行动落实
推进更新项目立项,试点申报,如支持海淀区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清河街道建设海淀区慢行示范街区等;推进更新项目实施,如清河中街断面拓宽、多处闲置空地改造为停车场、安宁里社区花园建设等。
图6 更新规划实施项目
2.社会效益和群众影响力
在2023年度责师年会的2个核心专题论坛作为优秀案例分享经验,并纳入清华文科双高《笃行不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案例库;通过系列公众参与行动,提升当地居民、就业群体和辖区机构等对更新规划的参与感与场所认同感,产生了广泛正面影响。
3.实施路径和技术创新
创新探索了面向全周期空间治理的街区更新规划的系统性路径和技术体系,为推动街道和街区尺度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街道级的街区更新规划与市、区更新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完全不同,街道作为基层的政府派出机构,承担着属地职责,是更新规划实施的最终主体之一。
针对街区更新,本规划定位准确,策略也非常的有针对性。一方面,很好的从街道层面解决更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从实用性角度解决现有更新工作条线型的工作方式的问题,统筹打包资金、政策、部门、院校、群众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动态项目库也很好的为政府提供了工作抓手。
项目工作团队
承担部门:城乡社会经济所、总体三所
参与部门:智慧规划研究部、总体五所(战略所)、生态城市研究所、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建筑分院设计二所、总体一所
城市更新行动相关阅读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城乡社会经济所、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总体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