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震撼上演。万人空巷围观歌舞海洋,“贵州把整个省搬上街头”刷屏网络,彰显贵州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活力蓬勃。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时强调,“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在云南丽江古城,殷切叮嘱“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考察期间,总书记进一步阐释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这为我们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民族文化之所以出彩,不仅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念。黔中大地民族村寨星罗棋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收获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随着文旅深度融合,贵州民族文化频繁破圈,黎平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等民族村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诗和远方”,银饰、蜡染、刺绣等文化遗产不断走出大山,登上更广阔的舞台。民族巡游大联欢,正是对全省各族人民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上扬的形象呈现。

民族文化出彩,贵州旅游出圈,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通过旅游这一载体,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贵州旅游得以更好地发展和繁荣。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其更好双向奔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需要构建独属自身的文化基因库。真正的文化IP并非花哨的商业策划,而是深深镌刻在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审美意趣里。只要我们更好呵护独特的文化因子,强化“人无我有”的特质,在创新表达形式等方面狠下功夫,定能在文旅浪潮中奏响与众不同的乐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