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创作往往气势连贯,节奏鲜明,一直被认为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古代草书家的艺术地位已有定论,无需复述,然而当今书坛健在的草书家颇具争议,倒是可以论个短长,其中不乏可载入书史的大师级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已经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下去,作为一门纯艺术,书法家们更崇尚个性表达和情感发挥,草书成为当今书坛创作的热门方向。
当今健在的书家以草书闻名者不乏其人,最著名的当属王冬龄先生、张旭光先生,王冬龄先生以草书为本创造了乱书,震惊书坛。张旭光先生则始终坚持传统草书的研究突破,以其独特的笔法和对草书的深刻理解以及大胆的创新,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草书作品,引领了当今草书发展的主流。
两位书法家的传统书法造诣都毋庸置疑,他们在草书领域的最大区别就是王冬龄先生从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前卫创新,而张旭光先生则始终坚持在传统书法上的突破。
因此张旭光先生赋予了传统风格草书更为丰富的面貌,拓展了草书创作在传统书法领域的发展空间,从这一点上看,要比王冬龄先生另辟蹊径更显珍贵。
另外张旭光先生的书法根基始终深扎在王书一脉的基础之上,专注于继承和发展王书一脉,这在当今书坛是非常罕有的。
张旭光先生行、草书的根基就是《圣教序》和《十七帖》,他对这两本帖领悟深刻,并且参以汉碑和颜书的笔意,形成了雄强、饱满、奇肆的个人风格。
他的狂草更吸收了怀素、王铎的一些营养,笔势连贯,气韵贯通,节奏跌宕,意象恢弘,给人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张旭光先生对狂草的理解是非常独特的,他经常将一个字拉的很长,占据多个字的空间,也会将多个字写的很紧,宛如一个字,这种巧妙的构思,能够将作品的空间感充分打开,增强了作品的气势,还增添了一些异趣。
看过张旭光先生书写演示的人无不被他那神奇的笔法所震撼,笔锋如摇橹般从纸面掠过,却能显示出力透纸背的浑厚质感,让人不由得想起黄庭坚看船夫摇橹而得笔法的典故。
这种特殊笔法的加持,让张旭光先生的草书线条疾而不飘、缓而不凝、润而不洇、枯而不燥、浓而不愚、淡而不疑,笔笔扎实而各显神采。
独特的笔法和结构,偶尔以酒助兴,张旭光先生在笔墨的挥洒间营造出恢弘与壮美,耐人品味,引人深思。他的很多草书理念和实践都深刻的影响着当今书坛草书的创作和研究。
不过张旭光先生的草书也难脱刻意排布的俗习,毕竟没有古人的癫狂,无法再现古人草书的率真和狂放,只能靠构思来增强作品的艺术展现力。
这是时代文化大环境下无奈的选择,并不影响张旭光先生草书的艺术价值,无论后人对张旭光先生草书的评价如何,仅就当今书坛而言,张旭光先生依旧可为草书领域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