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刷到个吐槽家人让菜的帖子直接破防了!



博主说和家里人吃饭,本想好好干饭,结果全程被“让菜戏码”整到窒息。吃鲍鱼时,家人硬把一个鲍鱼掰两半,笑着说“你吃我不吃”;几串骨肉相连也要你推我让半天。最扎心的是博主那句“从小到大都这样”——要么多买点大家敞开吃,要么干脆别买,非要搞这一出,没吃到的眼巴巴馋着,吃到的也如坐针毡!评论区直接炸了,原来无数网友都有同款经历,有人说自家连半块红烧肉都要让来让去,这顿饭吃得比上班还累!



和妈妈一起吃羊肉炒粉,明明有很多羊肉,可妈妈偏偏将羊肉都盛进女儿的碗里,自己碗里一片羊肉也没有,可女儿更想和妈妈一起吃啊。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了一桌子菜,吃饭的时候,明明坐得下,明明菜够吃,可是妈妈硬是不上桌,她说怕不够吃,自己吃不吃无所谓。



然后,就看到妈妈一个人坐在侧屋小桌子上吃着中午的剩饭剩菜,怎么喊她一起吃都不管用。

老一辈的人总是习惯自我牺牲式付出,她们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永远学不会好好爱自己。

明明自己在厨房忙活了大半天,为什么最后不能上桌吃饭?明明自己炒了那么多好吃的菜,为什么最后偏偏不一起吃,非得单独吃剩菜呢?



没来客人时,父母也没改变他们那自我牺牲式的付出,比如烧了鸡,他们会只吃鸡头鸡脖子鸡脚等没肉的部位,把好的肉留给儿女。



或者当顿现烧的菜不舍得吃,让儿女吃,自己吃上顿的剩菜。以致于当顿现烧的菜没吃完,留到下顿又变成剩菜,最后,她每顿吃得都是剩菜。



还有的父母喜欢诉苦式教育子女,比如买了排骨,做好了,吃的时候,她会夹进子女碗里,然后说:吃吧,特意为了你买的,你多吃点,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根本舍不得买这个贵的排骨。

以这种诉苦的方式去教育子女,无非就是为了激励子女,让子女知道她的不容易,可往往这样的教育方式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子女感到愧疚,如果子女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那么就会感到愧疚,长此以往,会让子女觉得自己没有配得感,将影响身心健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三口坐高铁,午餐时间十岁的男孩拿着妈妈给的钱去盒饭,他想着一人一份,便买了三份。男孩开开心心的回来,还跟爸爸妈妈说他买了三份不一样口味的盒饭,可以换着吃。



然而,妈妈听后突然发火了,指责男孩谁叫你买这么多份的?爸爸也指责男孩,他说自己不饿,说男孩不懂节约,给多少花多少。

然后,妈妈带着男孩去退掉了两份盒饭,将留下的一盒饭推到男孩面前,说你吃吧,我和你爸看着你吃,高铁的盒饭这么贵,我和你爸哪里舍得吃。

最后,男孩一边流着泪一边吃掉了那留下的那份盒饭。

你看,仅仅用两份盒饭就可以摧毁掉一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父母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能永远也无法释怀。

还有一些老一辈的人特别喜欢没苦硬吃,他们对自己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只有经过了“苦难”的洗礼,孩子才能成才。

不久前,安徽的一位老太太顶着烈日捡了40斤麦子,结果身体吃不消住进了医院半个多月,儿子请假回来照顾母亲,来回花费4000块钱,帮母亲收了800斤小麦,100斤蚕豆。再加上住院的花费,真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还有妈妈把抽油烟机里的油倒出来炒菜,爸爸吃完住院一周,导致需要长期吃胃药的。



为了省钱,把三顿药减至两顿吃,最后病情加重住院,花费翻了好几倍的。



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抗,节约三五块,多花三五万。

记得《家有儿女》中爷爷说孩子们每天大鱼大肉,会把孩子们惯坏,将来准没出息。



于是,爷爷提议让孩子们吃野菜,并且直接挖了一大袋野菜,就让姥姥烧给孩子们吃,爷爷坚信让孩子们吃野菜,就能让他们知道老一辈的人过去吃过很多的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姥姥则持反对意见,以前吃野菜那是因为贫穷,如今日子过好了,也不会再过回以前的苦日子,现在逼着孩子们吃野菜,那就是自找苦吃,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相较大部分老一辈的人来说,姥姥的思想还是蛮超前的,现实中很多父母还意意识不到转变观念。

有博主学着妈妈的方式,故意将一块鱼肉夹进妈妈碗里,然后说那你吃吧,特意给你买的,花了我好几十块钱了,要不是为了你,我都舍不得买,你要争点气,在老年大学里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



妈妈一听女儿的话,气得将鱼肉全夹进女儿碗里,说自己不吃了,说女儿在pua她。



虽然这是在拍段子,却反应了现实中父母的真实反应。

时代不同了,也不会再回到金钱物质匮乏的年代,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多爱自己一点,不要在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去爱孩子,请试着用一种让彼此都舒服的方式去相处,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