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特派记者江楚雅李彪发自杭州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詹成付,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
“十四年,免费午餐已经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风华正茂的英俊少年,成长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头部基金,成长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重大慈善项目,成长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公益慈善优秀代表。”
在免费午餐基金十四周年发布会最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詹成付由衷表示:“我为免费午餐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骄傲。它推动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这十四年它是新时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他认为,免费午餐的项目与经验,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研究、学习和推广。詹成付在会上总结了免费午餐的成功源于五大成功经验。
第一,坚守公益慈善总宗旨不动摇,十四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和困难,免费午餐坚持以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不变心、不变味、不变调、不变质,从而聚集了一大批爱心人士,凝聚了克服困难的社会力量。以慈善的态度对待慈善,这是“免午”成功的根本前提。
第二,坚持不断创新,形势在变,免费午餐为实现公益慈善宗旨,募捐慈善、运作方式、实施模式也在变。比如他们建立的“一校一档案”的小程序,建立的大树学校,建立的利用微信、微博公开学校开展情况,建立了项目督查稽核机制,都是创新的体现。以慈善的精神追求慈善创新,这是“免午”的成功之道。
第三,坚持以开放包容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做慈善。比如支付宝公益、阿里巴巴公益、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京东公益、字节跳动公益、哔哩哔哩公益、小红书等,都对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再比如,像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也给了很多的支持。此外,青海玉树、湖南永州、新疆吐鲁番、四川自贡、广东梅州,浙江杭州等地党政机关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正因为团结了一切能团结的人,得到了越来越多方面的支持,所以“免午”有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第四,坚持建设高效的执行能力团队。办好事情关键在人,“免午”实施的成功也不例外。免费午餐逐渐形成了以邓飞为灵魂的具体管理、安全、执行督查的团队。这支团队心中有善德、肩上有善责、手上有善人、脚下有善力。
第五,坚持公开透明,合规合法。接受监督使免费午餐项目成为民心工程、暖心工程、良心工程。
十四年磨一剑,我们要把免费午餐形成的成功经验,很好地学习消化推广到中国福利基金会更多的专项基金和公益项目之中。
“免费午餐项目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向前奔跑,继续发挥领跑者的作用。”
詹成付继续表示,去年7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换届以后,新一届理事会多次强调,包括免费午餐在内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所有的专项基金,所有的公益项目都必须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己任为担当,都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增长点。目前我国城乡低收入人口,老年人口,残疾人人口,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城市的流动儿童以及各级各种困境儿童,这些人口加在一起还有好几个亿,他们都是需要特别关照,特别关怀,特别关爱的人群,都是公益慈善组织发挥作用的舞台。
詹成付认为,免费午餐作为“国字号”慈善机构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项目的全体同仁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体的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公益慈善宗旨不动摇,坚持守正创新不懈怠,坚持联系人团结人不放松,紧抓团队素质进一步提升,紧抓公开透明、合规安全这个底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免费午餐项目不断上新台阶,不断转型升级。
他期盼,到2035年,免费午餐项目的同仁能够自豪地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成果里,有免费午餐同仁的努力和创造。
“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发布会最后,詹成付向全体免费午餐团队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
“有!”现场响起整齐而响亮的回应,全体公益同仁目光坚定,会场内掌声雷动,将发布会的气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