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新生代演员黄杨钿甜因成人礼佩戴的耳环卷入舆论漩涡。
最初,网友指出其耳环疑似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公价高达230万元。
面对质疑,黄杨钿甜解释耳环为母亲所有,但其父曾为公务员的背景引发对家庭收入合法性的猜测。
5月18日,有媒体发现电商平台早于2024年便出售同款仿品,售价仅50-100元,且品牌官网已无该款式。
部分商家称仿款“两年前已上架”,甚至有商家标注“高仿定制版”,两年销量超3000件。
然而,专业人士指出正品与仿品在工艺、材质上差异显著,二手市场正品价格仍超150万元。
尽管仿款存在,但舆论认为此举疑似“转移焦点”。
品牌方表示“仅凭图片无法鉴定真伪”,而黄杨钿甜父亲虽声明耳环为高仿并已封存待检,却未提供权威鉴定报告。
网友呼吁公开购买凭证或第三方鉴定结果,以澄清耳环真实价值及家庭财产来源。
事件折射出对公众人物消费与收入匹配度的社会监督。
尤其涉及公职人员家属时,公众对财产合法性更为敏感。
目前,纪检部门尚未介入,但舆论持续发酵,部分声音认为“模棱两可的回应只会加剧信任危机”。
真相仍需权威证据支撑。
若耳环确为仿品,需通过透明流程自证;若涉及不当消费,更应直面质疑。
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是对公众知情权与社会监督机制的考验。
#黄杨钿甜耳环事件#